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2015美术界这些事儿

2015年12月28日10: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2015美术界这些事儿

  ■ 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遭恐怖袭击。

  ■ 1月8日,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验收评审会在京召开。

  ■ 1月12日,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首展“人民的形象”。

  ■ 1月23日,“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微评:世界多纷扰,艺术面对的不仅仅是艺术本体,更需直面人生与社会。所以在岁末年初的嘈杂之声中,我们不止要关注市场,更应该关注何为艺术,尤其是艺术何为。而段君与韩啸事件的持续发酵,所映射出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批评所面临的尴尬境遇。

  ■ “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罗丹雕塑回顾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 “中国写意”“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 “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海平线”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 2月12日,“盛世春光——2015江苏省国画院新春献礼·贺岁大展”在江苏开幕。

  微评:羊为美,又一春。在这个喜庆的2月,艺术自然不会缺席。美术馆里过大年,贺岁展连番登场,好展不断。老百姓过个文化年,艺术家下乡,书画送福。艺术如此贴近生活,这才是艺术最原初的土壤。

  ■ 3月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我国首部博物馆行业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

  ■ 3月17日,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在京成立,范迪安担任委员会主任。

  ■ 3月21日,中国画学会成立4年来首展“中国画学会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第七届纽约亚洲艺术周、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第九届迪拜艺术博览会相继举办。

  微评:全国两会上的艺术问政,总是那个季节的热点话题。“艺术介入社会”“艺术改变生活”不是一句口号,国民审美素养的提升虽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4月18日,大卫·霍克尼个展“春至”佩斯北京展出。

  ■ 4月24日,“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 4月25日,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

  ■ 4月28日,“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上海开幕。

  微评:西方艺术走进国门已是常态,从展览到讲座,大卫·霍克尼、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京城掀起一轮轮热潮。继去年上海莫奈特展大获成功之后,梵高、达利、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达·芬奇今年纷纷登陆沪上。火热的展览之余,为何展、展什么、怎么展,还得多些考量和用心。

  ■ 5月4日,雕塑家、李可染夫人邹佩珠逝世,享年95岁。

  ■ 5月5日,万达集团1.26亿元人民币拍得莫奈《睡莲池与玫瑰》。

  ■ 5月9日,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中国艺术家参展热情不减。

  ■ 5月17日,嘉德春拍,潘天寿《鹰石山花图》、李可染《井冈山》天价成交。

  微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同”。发生变化的,除了数字攀高,还有围观者对这些数字兴奋度的降低。或许这意味着理性与成熟的开始,在一个叫“春拍”的季节里,“艺术”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稿)》征求社会意见,美术馆是否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引关注。

  ■ 6月16日,徐悲鸿夫人廖静文逝世。26日,“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举办。

  ■ 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展览陆续举办,国画界再掀“学黄”争议。

  ■ 6月30日,启功逝世十周年艺术回顾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微评:很多时候,概念还没弄清,事情已经办完了。至于今天的各种纪念,我们希望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的纪念。6月又是毕业季,学业是否有所成全看平时是否用功,而离开校园,做哪个事、进哪个圈,真是得看准了。

  ■ “国内千名书画家获卢浮宫艺术金奖”的报道引发各界热议。

  ■ 7月21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数年监守自盗名家画作,法庭受审。

  ■ 7月29日,周思聪、卢沉《矿工图》首次大规模面世,53件作品捐赠国家。

  ■ 河清撰文《当代艺术多为洗脑式欺骗》,简繁新书《沧海之后》出版。

  微评:炎炎夏日,赤膊出镜,德行毕露。客观说,美术通常扮演的只是“装饰”的角色,其价值往往需要附加其他因素的“再装饰”而提升。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缺少啧啧称叹者。美术界不缺热议,缺少的是理性评析。

  ■ 8月10日,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观众“爆棚”。

  ■ 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本刊推出《面对灾难,艺术何为?》专题讨论。

  ■ 8月22日,“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8月22日,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太原举办。

  微评:在一些特殊节点上,作为责任感的一种表现,艺术界通常会及时问一句“我们该做什么”。这种发问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察古观今,艺术何为?批评何为?不知是否有学者可以就此梳理一部“艺术作为史”。

  ■ 9月3日,3岁叙利亚男童艾兰伏尸土耳其海滩照片震惊世界,全球网友作画悼念。

  ■ 9月5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点将建海港生态公园。

  ■ 9月9日,“石渠宝笈特展”开展,《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

  ■ 9月20日,“生成!井上有一”特别展在西安开幕。

  微评:艾兰不过是欧洲难民危机中千百个死难者之一,为何让全球同此哀叹?同样是面对灾难,天津海港生态公园作为纪念性质的城市公共艺术,能否像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一样撼动人心?中国的张择端、日本的井上有一,为我们诠释了何为艺术的恒久魅力。

  ■ 10月4日,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桃花源》香港苏富比秋拍拍出3600万元港币。

  ■ 10月7日,“戈雅,肖像”70幅肖像杰作亮相伦敦。

  ■ 10月13日,被誉为“现代社会法律体系根基”的英国《大宪章》原件首次亮相中国。

  ■ 10月24日,奈良展出秘藏于日本正仓院的珍宝,不少中国唐代重要文物亮相。

  微评:艺术作品的价值如何确立?也许时间是最好的裁定者。1000余年的唐代白铜铸制圆镜、800岁高龄的英国《大宪章》原本、200多年前戈雅所绘的肖像画,直到今天还受到世人关注,可见其光彩历经岁月而愈发璀璨,不知道《桃花源》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淘洗。

  ■ 11月15日,日本艺术家小野洋子北京首次个展“金梯子”在798艺术区开幕。

  ■ 11月19日,“中国现代主义大师——张光宇艺术展”在龙美术馆开幕。

  ■ 11月20日, “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特展”在上海开幕。

  ■ 11月20日,“博特罗在中国”展出近百件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代表作。

  微评:无论是已故还是健在的,艺术大家和大师的作品对中国观众来说有着足够的诱惑力。雷诺阿特展虽不能完整地回顾其创作经历,但一次展出数十件作品也颇为难得。张光宇、博特罗的展览有回顾展的味道,而小野洋子北京首展不光有新作品,还有噱头。

  ■ 12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换届选举引风波。

  ■ 12月17日,文化部第二批全国重点美术馆阵容扩充至13家。

  ■ 12月17日,全球首个以当代水墨为主题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水墨艺博”香港开幕。

  ■ 12月19日,“八五美术”史实考据——2015湖北美术馆论坛举行。

  微评:当纸媒遭遇寒冬,新媒体却如鱼得水。年末的诸多事件,再次显示了新媒体的优势。书协换届之际,有人高调退会,在“朋友圈”引起无数涟漪。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重点美术馆,无论是展览、收藏还是服务等方面,加强新媒体的熟练使用,都应提上日程。

  (本报记者 冯智军 朱永安 梁毅 整理点评)

(责编:鲁婧、董子龙)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