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自由并非周密计划的完美达成,而在于异象的不期而至。王清州的彩墨绘画由此完成了“自然—自由—自然”双重超越,首先进入现代性自由精神的自觉,实践了传统笔墨的现代转型,其次超越于虚无主义的意义漂浮,在回望自然中为自由找到了超验的根基,与异象不期而遇。
据策展人姜永平介绍:“和王清州老师合作过三次展览,两次水墨展览和一次水墨、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展览。从几次展览的作品中,发现了始终贯穿王清州创作的一条主要线索:取象说。这个理论是中国书学的重要命题,用线条将丰富的感情体验作以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在凝聚短暂的一挥中,化客观存在为主观情感,化具象为抽象。研习书法多年的王清州将这个理论融入到绘画创作之中,并提炼概括为具有其个人风格化的艺术形式。
王清州的作品构图极具新意,与传统水墨画相比别具一格。在王清州的作品中,他描绘的不再是游人眼中的青山碧水、绿叶红花,而是用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将浑莽的大自然抽象化、节奏化、纯净化。值得注意的是,皴法的笔触以及水墨的晕染在画面中都已然消失,而改以线条和色块来经营山水抑或花鸟的造型。借着几何抽象的线条和色块所蕴涵的解放力,王清州一样达到了传统山水所追求的坚实结构,以及形式和空间上的明晰感,显露出他个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及向往。换句话说,王清州在不牺牲表现力的原则下,依然从形式简约的阶段跨进到了形式构成的阶段。从这个角度上看,这跟他多次游历西方,参观西方现代的美术馆博物馆的学习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西方现代的艺术风格,结合东方传统艺术的体悟,王清州的这一批创作当得起突破这一评价。王清州的绘画用一种抽象化、净化的幻化之景来表现真实的世界。这得益于他对真实山水世界的感知和具有直觉冥想力的眼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岛子教授这样评价王清州:“王清州的色彩写意从传统文人花鸟画脱胎而来,既蕴涵文人画的要素,又在自然的观察与表征中注入现代艺术语言的表现性乃至抽象性,而现代艺术语言本身有其丰富的思想性。从当代水墨的发展视角来考量,清州的色彩写意创作不失为返本与开新的成功实验”。
从王清州在今年的部分作品创作上可以发现,他在笔墨语言上进一步淡化了造型,画面代之以纯粹精神化的线条和色块来呈现。线条和色块,对于王清州而言,完全是信手捏来,收放自如。似花又非花,是山又不是山,画面里的一切都不是现实的复刻,而是精神的复调。水墨之外,这次新作里的油画作品,也是同样的潇洒气象。在我觉得,不需要界定王清州这批新作是在走抽象路子,还是意象。它们所反映的就是王清州在纯粹地写心。“我的作品也许让人觉得既饱满又简约,但自然界是复杂的,有直白和看不见的隐藏,可视的现实也许单薄了许多。……画面经常和现实坐着矛盾的两端,恰为风险的开始,往往是心灵和自我历史的情感表达,偶又基于精神及之外。”王清州老师介绍说。
台湾著名收藏家张力行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由郝青松老师来为本次画展学术主持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一走进画廊,看到王清州先生的画作,就立马让人感到十分轻松,我们正在计划在台湾为王清州先生举办系列画展。
本次王清州个展展览时间:2015年11月7日-11月27日。(朱晓雯)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