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州先生作品欣赏:《扶苏一片》 Mulberry Tree 43cm×69cm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5
王清州先生作品欣赏: 《汲沦溪谷之一》 Beautiful Sights over the Kidron Brook Ⅰ 46cm×69cm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5
王清州先生作品欣赏: 《我前世是不爱动的树》 I Was a Lazy Tree in My Previous Life 69cm×46cm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5
台湾著名收藏家张力行先生,香港著名收藏家马敬雅女士,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业务处处长李立新先生,全国工商联执委、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凤凰城集团董事长周明德先生,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郝青松先生,北大青鸟文教集团财务总监杨明先生,北京安徽企业商会监事长严华翀先生,影视制片人赵雪峰先生,先声画廊艺术总监姜永平先生,北京市景御九州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长年先生,金寨县齐蝠有机茶厂董事长汪宗华,瑞景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金百平先生,北京高科永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臣先生、北京安徽企业商会专职副秘书长许彬女士,北京安徽企业商会宣传部张莲小姐,知名策展人杨军女士、刘北南先生,艺术家陈欣先生、苏雪梅、董玮先生、张永华先生、唐晁先生、2046先生、汤军先生、苏涛先生等两百余位嘉宾出席本次画展开幕式。
本次展览名称来自郝青松所撰《自然—自由:王清州彩墨艺术的穿行与回望》一文,共展出了王清州近期创作的12幅油画作品及部分水墨画作品。
自由精神,始终贯穿了王清州的一生,无论是从其为人志趣涉猎广泛,还是就其艺术创作善于“破—立—再破—再立”,都可见一斑。由于早年深受家庭环境的艺术熏陶,加之多年游学欧洲的经历,王清州的绘画既不局限于传统国画的范式,又无法笼统地冠以表现之名,而是将中西的写意和抽象融为一体。透过他笔下的光影色彩,我们感觉到的自然已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更是若不经意、无为而为的人生态度。所谓异象不期而至,即是越顺势而为不作刻意安排,往往越能等到超乎想象的惊喜,王清州的作品如是,人生更是如此。
近年来,学术界和收藏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王清州先生的画,诚如岛子先生所言:“喜欢王清州先生的画,不只是因为他是一位正活跃于当代画坛的优秀画家,更因为他的作品不失为返本与开新的成功实验。”
学术主持郝青松先生介绍:王清州其实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范式,以往的写意、花鸟以至中国画的概念都不再能完全阐释他的作品。而用抽象与表现,似乎又不能维系他的艺术文脉。他出于自然而达至自由,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自然观念,以人性自由为胜。但是,关于自然的脉络并未远去,反而在久远的历史深处以另一种存在关怀当代。
现代社会的个体自由首先奠基于启蒙理性之上。启蒙理性却在日渐强化的社会机器中异化为工具理性,反而令每一个个体以及自然都被奴役和规训。由此,自由又被激发出另一种尼采式的酒神精神,现代艺术以来的艺术方向都与此有关。但是任性无尽的自由又导致了另一重陷阱,使艺术陷入到虚无主义的泥潭中。传统的现代转型,同时要警惕现代性的陷阱。大写意绘画乃至彩墨的大写意,在抒发个人情感时依然面对这样的危险。
现代自由精神穿越自然而来,但是当代社会的虚无主义又使得自由去回望自然。人与自然的传统关系可能是中国艺术唯一可以贡献给当代艺术的资源。来自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能够提供一种历史张力,给自由以自然的关怀。审视现代主义末端抽象表现主义达到的癫狂,任性和虚无已经显露出来,其中有一个特例——罗斯科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启示。罗斯科的绘画同样具备抽象和表现两种品质,但却是如此凝重和内在,仿佛一种恒定的力量勃勃生发。这种内在的源泉不属于现代的快速和碎片,而在于古典和历史。王清州的彩墨艺术同样透发出一种内在的光辉,晶莹剔透,层层无染,如玉如月。
自然不仅指自然界的物态,更指若不经意、无为而为。散淡、随性见诸笔端,触纸即痕。这个传统远在文人画之前,上溯汉画之灵动意象。创作中,王清州尤喜用水,如决堤汪洋一泻千里,水冲色破,神秘异象呼之欲出。任笔墨如何精熟,在水墨与宣纸的触碰中也不可能完全把握,这正是现代性之理性和任性均无法抵达之处。因势利导然也,如霍去病墓前石雕之因势造形,自然而成,乃为天成。王清州如此佳构,堪称逸品,神迹使然。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