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图)

2015年02月13日08:30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

商代青铜三羊罍、珐琅羊形器、飞羊陶插座

  商代青铜三羊罍、珐琅羊形器、飞羊陶插座

  2月14日,南京博物院雷打不动的“新年礼物”——生肖文物展,将在特展馆一楼向观众亮相。本次展出金石、书画各种类型的“羊主题”文物共计100多件,时代横跨3000多年。从遥远神秘的商朝直至近代的民国,人们生活中,始终离不开温柔可爱、同时象征吉祥的羊。

  通讯员 崔小英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文 刘浏/摄

  最古老——青铜三羊罍

  证明商朝中原文明已到达江南

  从“神话时代”到东汉末,史料文献中,中华文明的中心始终位于黄河流域上。而后来的考古发掘证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并非单一源头,而是呈现为“满天星”,包括南京在内的江南,也孕育着青铜文明。“羊展”中,三羊罍(léi)就是一件物证。

  这件商代青铜三羊罍,口径23.7 厘米,高28.9厘米,腹径31 厘米,足径20 厘米,罍直颈,厚唇,广肩,大腹,高圈足。肩部饰大羊首三个,羊首为高浮雕,气势雄健。肩部的三羊首,间以器腹的扉棱,将器物整体分为三个面,每面饰一饕餮纹,肩部则以夔纹组成与主体纹饰相错的饕餮纹,地纹皆为云雷纹。专家介绍,商代青铜三羊罍的发现,在南京尚属首次,表明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中原商王朝的势力已到达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它为研究江南地区的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最魔幻——人乘飞羊钱树陶插座

  东汉四川人发明了“摇钱树”

  中国人心心念的“摇钱树”,其实原先是一种陪葬品,目前最早出现于东汉,西晋时就不再使用了,而且“摇钱树”只见于成都平原,是四川人的专利发明。

  羊展中的飞羊陶插座出土于1942 年四川彭山县的东汉崖墓,泥质属于红陶,通过印模制成。据介绍,它高59 厘米,顶有插孔,用来插青铜或木质的“摇钱树”。仔细看,座身上下饰雕塑图案,由下至上根据内容可分为四组,风格魔幻,想象力十足:最上一组为人乘飞羊,其下为双翼狮,又其下为钱树和在树下的打钱人,以及挑钱串的人,最下一组为青龙白虎争壁图。青龙白虎争璧图,位于器座底层,正面浮雕玉璧,左右两侧各浮雕青龙和白虎,龙腾虎跃。浮雕内容全是人们想象中的世界。“四组浮雕图案自下至上,由细疏到粗密,从浅浮雕到高浮雕,雕塑艺术古拙稳重。”专家说。

  最时尚——珐琅羊形器

  民国羊穿上白底五彩“碎花旗袍”

  这件羊文物,用到了掐丝珐琅的技术。它通高130 厘米, 长108 厘米,宽56 厘米。山羊造型,羊身为白地,上饰有变形云纹、鸟纹。羊头眼部和四肢为黑地,纹饰与羊身相同,羊角、蹄足为黄铜本色。羊的底座装饰有花卉、如意等纹样,造型写实、姿态生动,色彩鲜艳。

  专家介绍,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 珐琅器于元、明之际达到高峰,清代早中期继续发展,经过元、明、清三朝的发展,到清末时已衰落。鸦片战争以后,清宫官造铜胎珐琅器已因消减开支而逐渐停造,大部分御用工匠被遣散,允许民间制作和使用珐琅器制品,这使民间的作坊得以发展、繁荣。

  (原标题: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

(责编:赫英海、张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