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韩剑军:收藏家要有一颗敬畏文化之心

2015年01月26日09: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韩剑军:收藏家要有一颗敬畏文化之心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收藏行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在于,每一件文物或藏品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那些被称为存世孤品的文物。因其价值不菲,投机者自然不乏其人,而收藏行为本身又是一项高成本的活动,这就使文物不可避免地带上经济价值的色彩。面对历史传承的重任和经济成本的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亟待正确处理,韩剑军认为,保持文物纯粹性的自身品格,远离商业功利主义和人为恶炒的浸染,应该成为收藏界的共同守则;同时,他又指出,正确的经济观念不但与收藏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其经济目的的正确性和其经营方法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文物才能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收藏界才能担当起守望的责任。

  煌煌中华文明,泱泱历史长河,我们伟大祖先创造的悠久文化如星汉灿烂,它遗世独立且兼容并蓄,傲视海内而历久弥新。在人类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化仍是其中的典范和翘楚。所不同的是,当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古老文明都已渐行渐远的时候,中华文化至今还在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文化是民族延续的基础

  文化是无形的,但它有着丰富的载体,而这载体是有形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曾“结绳记事”,所记之事包含了文化的雏形,而所结之绳自然就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文化内容的日益发展和丰富,其载体形式也在不断地扩充和延伸。如今,小至一块玉石、一个陶罐、一片残存的甲骨木简,大到建筑群落乃至万里长城,莫不是中华文化的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些载体的存在,吸引了无数的收藏者,也造就了大批的收藏家。收藏家手中的藏品,蕴涵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收藏家也因此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力,也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历史血脉,这种全民族的精神象征,需要我们和后世子孙薪火相传,甚至要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保护它们。

  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是值得我们无限敬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但是,无论这种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如何强大,支持我们民族生存和延续的文化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科学技术的领域里,也仍然离不开文化的基础作用,这是任何科学家和工程师都不能否认的。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们的很多科学家仍然信奉上帝。若从无神论的角度出发,抛开其宗教性质不谈,作为一种文化,还是有它独特作用的。美国文化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和悠久的中华文化不可相提并论,而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突飞猛进,正体现出民族文化厚重的内涵和强大的助力作用。

  二、文物承载着民族精神

  翻遍历代史书典籍,我们古人对前人创造的文化责任感和认知度,就是两个字:敬畏。笔者感到,古人对待以上所言的文化尊重,除了敬畏二字就别无合适的字眼了。

  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其承载的信息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物凝聚着先人的辛劳、智慧、情感、荣耀、血泪甚至是宏大的战争画面。当这些场景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怎不令人抚今追昔!走近文物,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穿越时空沧桑的自豪感。历史的色彩斑驳陆离,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的形态,先人的喜怒哀乐等因素,都会通过文物折射出来。透过文物这个载体,我们可以补缀“洪荒莫传”的历史,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凭借文物,我们可以恢复“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城池风景;凭借文物,我们可以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壮烈场面;凭借文物,我们可以解读“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诸多奥秘;凭借文物,我们可以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文物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无怪乎有国外名人在面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时感慨地说:创造过如此辉煌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当我们面对着那些闪耀着光芒的国之瑰宝,心中的感慨和自豪油然而生。它们经历沧桑坎坷,遭逢世事变迁,躲过了多少劫难而幸存于世。文物有国家收藏和公民收藏之分,国家收藏是物证价值的体现,公民收藏是存在价值的体现。两者虽然有层面上的差别,但不管是怎样的一种收藏形式,那些蕴涵着中国文化脉络的文物都在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历史。面对这些文物,我们读到了太多的故事,我们感受了太多的神奇,我们获得了太多的尊荣,我们汲取了太多的知识,我们也面对着很多需要我们后人去解读、研究的历史之谜。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今天,当我们看到有些人为一己私利,搭建看似能吸引人眼球的“草台”,打着所谓“去伪存真”的旗号,大肆贬损糟蹋文物,当我们看见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沦为利益博弈的赌注而哭泣挣扎的时候,有人却为之得意洋洋,没有一丝怜悯之心,反倒装着是文物的救世主,不曾想,此举必被有良知的中国人所唾弃。无疑,故意损毁文化的那些当代赵高们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注定要成为被历史审判的千古罪人。

  三、守望和传承是共同的责任

  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也是需要人们去传承的。它来自前人的智慧,应该被后世子孙好好呵护。我们要尊重先人的创造之功,要尊重前人的保全之力,我们也要尊重今人创造的文化艺术品,因为是岁月的年轮给了那些艺术品以历史印记,才成就了今天的文物。

  文化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元素之一。收藏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经济生活获得长足发展基础下的补充精神产品以替代物质单一化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的,只要进行健康引导,文化产品的保值投资是有利于社会物质形态发展的。我们收藏文物艺术品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一己私利或是单纯为了达到某种占有欲,否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不敬,亵渎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圣洁性。所以,当我们走进收藏文化领域的时候,首先要心存一份敬畏祖先好生之德的感情,对合法和善意收藏的文化艺术品抱着谨慎取舍和精心呵护的态度。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文物的损毁,而特殊的古代艺术品本身是不可复制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将会落下文化破坏者的罪名,所以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暂时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品,竭尽全力并完好地传之于后世子孙。这是对前人的尊重,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责任和良心的尊重,更是对艺术创造者的尊重。历史是一个不断延伸的链条,我们这一代人只不过是这链条中小小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应庄严地担负起责任和道义。

  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是我们伟大祖先繁衍生息的摇篮。只要有我们华夏子孙现在抑或在历史上曾经生存过的地方,肯定就有我们先祖遗存的文化信息。那些已挖掘和亟待挖掘考证的信息,就是我们中国人生存的强有力的文化证据链。那些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就是我们国家历史和文化源流激发能量最有力的证明。

  创造文物实属不易,所以传承保护文物就显得更加重要。文物传到我们的手中,是文物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运!文物的脆弱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等的特点,要求我们善待文物、珍惜文物、呵护文物、尊重文物、敬畏文物!这不是神话,而是文明,是修养,是职责,是道德,是历史的良知,更是国人的神圣使命。

  敬畏文化就是敬畏我们国家的历史观和文明源,我们要精心传承文物,保全文物,决不可“视民族文化如敝屣,以古人遗宝为利薮”(郑振铎语)。保持文物纯粹性的自身品格,远离商业功利主义的浸染,谴责见利忘义之徒的阴险用心,更要坚决杜绝文物非法出境而造成的文化国殇。

  守望和敬畏文化的行为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最终目的就是守护住中华民族的魂魄和源泉。衷心祈愿中国的文化释放出正能量,让我们收藏的文物艺术品成为世代相传的永久精神财富,以早日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责编:董子龙、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