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2015艺术市场年度预测【7】

韩帮文

2015年01月19日09:36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美术馆正逐渐褪掉神圣光环

  ●方土 广东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

  事实上,南北艺术与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南方的艺术家走到北方,走向海外,去展示自己的艺术造诣,去进行学术深造;而北方的艺术家则不断南下,或者进行艺术展示,或者直接留在南方发展。南来北往,是画坛一道靓丽的景观,其产生的文化意义自不待言。

  但就某一时间段而言,南来北往的频率是有所不同的。相比于2012年与2013年,2014年艺术家北上的案例的确并不太多,赴京办展数量少便是一例证。这没有一定的规律,也无“大小年”之分。2014年艺术家北上节奏放缓,主要是前几年已经有一拨一拨的岭南艺术家已经在中国美术馆等地方举办了展览,陈金章、尚涛、许钦松、陈永锵等十多人都已亮相京城,所以才会有后继乏力的状况。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艺术家北上办展日趋理性,不再那么看重中国美术馆的学术权威,认为去那里办展也不过是平常之事,并不能代表太多意义。在很多艺术家那里,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正逐渐褪掉神圣的光环。

  岭南艺术家北上办展,也与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有关。前两年,关山月与黎雄才大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反响不俗,而接下来,应该继续发掘岭南美术史,继续树立并推广岭南的艺术大家。

  在2015年,艺术家北上交流的节奏可能会继续保持2014年的轻缓态势,应该会有人赴京办展,但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而更多的可能是民间团体所发起的艺术交流。

■2014年1月7日,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限量版画展亮相广州红专厂香港当代美术馆。 CFP供图

  当代复兴

  广东当代艺术能否继续发力?

  2014年11月28日,广东当代艺术中心正式成立。它的创建填补了广东在当代艺术机构方面的空白。与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当代艺术生态蓬勃发展相比,广东的当代艺术机构受缺乏品牌项目、赞助人及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一直未形成完备的艺术生态圈。而广东当代艺术中心的成立,与其说是让人瞭望到广东当代艺术的前景,不如说让人再次对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的落寞表达几分隐忧与无奈。

  广东当代艺术的确有过辉煌的时代。早在1980年代中期,广东就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先锋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广东还能否迎来“当代艺术的复兴”?在2015年,广东当代艺术还能否继续发力,继续释放影响力?

  嘉宾预测

  巨变难见,但渐变还是在发生中

  ●皮道坚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最近几年,关于广东当代艺术现状与前途的讨论比较多,总体来说,论调是灰色的,大家似乎都比较悲观。尤其是在全国大棋盘里,广东这个棋子到底是多大的分量,到底要往哪里走,还能不能激起雷声雨声?这似乎是大家特别揪心的话题。去年在一次广东当代艺术论坛上,广东的理论家们也总是唉声叹气。其实,广东的当代艺术没有那么悲观。

  广东的当代艺术起初是领先全国的,但后来就走上滑坡路了,尤其是和北京、上海比较之后,就更显身份的尴尬。根本原因就在于广东的文化环境不够理想。商业氛围浓郁、知识阶层发育欠缺,务实与保守精神突出,决定了广东的落伍,也制约了广东在短时间内难有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动作,难发生根本的改变。仅就2015年而言,将继续延续这种生态,很难有大举措,也不会有大变局。

  虽然巨变难以见到,但渐变还是在发生中。就最近几年来看,广东艺术与文化生态丝丝缕缕的变化还是给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利好。首先是学院开始重视当代艺术教育了,比如广州美院就有实验艺术系。这不止是培养人才这么简单,还在于为广东当代艺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其次,广东的当代艺术机构在推广模式上都有新的探索。新的艺术机构再添加,新的经营理念在尝试,这就是很大的希望。广东的当代艺术原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但去年,53美术馆就试水青年艺术家作品拍卖,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很大便利。我相信,类似的探索会越来越多。其实,民间艺术机构为广东当代艺术的发展实在是付出了太多,现在仍举步维艰,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希望只在今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我期待广东当代艺术会逐渐有惊人的突破,也定会有突破。只是,我们需要时间。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张卉、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