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2015艺术市场年度预测【4】

韩帮文

2015年01月19日09:36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陈治、武欣 儿女情长 局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工笔走俏

  工笔画在大展中是否继续抢眼?

  又是一届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又是一波众说纷纭的话题热议。“全国美展现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唯有中国才有的模式。”著名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曾如是描述美展的中国特色。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中国画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笔占优而写意落寞首先吸引了艺术界的热烈讨论。对此,著名理论家薛永年直言:“写意精神的意象手段在这个展览里面表现得不够充分……丢失了国画不应该丢失的因素。”

  中国画不应该丢失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但最终又为何丢失了?在2015年以及接下来几年的美术大展中,我们能否找回已经丢失了的因素?

  嘉宾预测

  不存在写意精神沦落的说法

  ●王永 广东美协专职副主席

  在我看来,工笔与写意都是中国画两个重要的技法,不存在孰轻孰重、孰主孰次的关系。最近时期,仅仅在展览层面,工笔画参选的数量大,入选与获奖的比例也比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写意画或者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就沦落了。

  2014年最大的展览就是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了,很多艺术家与理论家都看到了工笔画的的确确更能入选、获奖,而真正出彩的写意画少之又少。我以为,这仅仅是展览层面的现象,并不能等同于整个画坛的真实状况。

  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源于展览竞争太激烈,而参展的主要还是年轻人,能在美展中崭露头角对自己的成长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自然就在时间与精力方面投入颇多,而工笔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再加上年轻艺术家多是美院培养的,教学上决定了他们选择了更擅长的工笔形式。而写意画,不到一定的年龄与历练,笔墨的功底不到位,年轻人去画写意是相对吃亏的。另外,最近几年的美术大展中,工笔画无意中多了起来,也给年轻艺术家释放了错误信号,以为画工笔就加重获奖的可能性。

  综合各项原因,年轻艺术家选择工笔画,就成了一种比较稳妥的参展方式。

  但是,决不能否认年轻艺术家群体中也存在大量的写意画能手,只是没有在美展中呈现而已;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参加各类展览的更高年龄段写意高手,那就更多了。写意画依然是当前中国画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也一直在发展中,所以,不存在写意精神沦落的说法,大家也不必对展览中所呈现的美术现象过于悲观。

  毫无疑问,在2015年以及接下来的几年里,工笔画在展览里将继续占优,特别是大型的展览。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扭转。当然,也不能否认,会有非常聪明的年轻艺术家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回避这一趋势,而选择写意画参展,说不定也能获取可观的成绩。

  我以为,对于美术展览而言,年轻艺术家只要忠诚于自己的感觉与风格,不加功利地去选择某一技法,都是可取的。这是艺术家的自由,不必苛责。当然,前提是艺术家也不能违背自己的感觉与兴趣。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张卉、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