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人民美术馆>>S>>石增琇
人民网>>书画>>正文

闲聊画水彩

石增琇

2014年12月24日11:00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年到半百,叫做“知天命”。1999年时我五十岁了。虽自幼喜欢绘画,由于赶上了那个年代,苦巴苦业的才上了个工农兵学员。毕业后教了几年美术基础课。自1983年被推选到领导岗位后便几乎与画画无缘了,先后当过校长、所长、院长,当然大多都是副的,偶尔也有正的,就是当不了画家。原有的绘画基础被搁置到了荒废的边缘。看着家人为自己作了记号的日历,不觉扪心自问,什么是“知天命”?我的天命就是:再不画画就一辈子也画不成了!心里明白得很。于是果断的决定:辞官!当年我主动辞掉原单位副院长的行政职务,调到天津师范大学作了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终于能够画画了,心里充满了高兴与激情。

2001年学校成立了“水彩画研究生课程班”,指派我和其他几位教授任教。对于我这个过去基本上没有画过水彩画的人来说,新的挑战开始了。

画本无法,善画者则有之。虽说过去没有画过几张水彩画,但是我画过其他画种的画,于是就冒出将“画水彩画” 转换成“用水彩画画”的想法。

“画水彩画”对于我来说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画水彩画”的潜台词是“我是外行”,因为我五十二岁才开始画水彩画,当然是个外行。再者,既然承认是外行,原来记存在脑海中的水彩画的样式很快就成为今后要画的水彩画样本,因为要向“内行”学习,而这种“学习”很可能就是一种“描摹和重复”。同时这种想法也限制了思维的活跃和创造:“越过雷池”不像水彩,头脑中的“样式”不认可;“不越雷池”只是旧物,画它何益?转换成“用水彩画画”的想法后,这两个问题就得到破解。

“画画”,我不算是外行。既然是画画,那就离不开构图、造型、体积、空间、色彩、艺术语言和创作等等与画画相关的问题。“用水彩”只不过是换了工具和材料而已,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熟悉和掌握它就是了。从而使画水彩画变得简单了一些,增加了我的信心。

我这样说,并不是想否定水彩画那崇高的艺术价值、审美取向和评价标准,是就我自身而言,解决了我自己画水彩的难题,也许与他人无益。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见到一些学生就只重“水”和“彩”了,而忘却了“画”。

“用水彩画画”的想法转换了视角,也很容易和其他画种沟通了。因为“画”是共性,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中国画的用笔、西洋画的用色、版画的归纳、雕塑的空间分割……都可汲取为水彩画的养分。

英国画家将水彩的笔触痕迹分为“软边”和“硬边”;在讲求光线的造型艺术中,外轮廓线、明暗交界线和投影边缘又有“明暗虚实”之说;而有着三千年历史的中国毛笔,又为我们中国的水彩画家提供了极佳的绘画工具。用饱含清水的毛笔蘸好颜色,从笔尖至笔腹会产生出水色的渐变,用含水的笔腹画软边得到“虚”;用蘸有颜色的笔尖画硬边表现“实”;画画时注意用笔方向与动作。既有“没骨画”用笔之妙趣,又符西洋画用色之理念。用水、用色、用笔三者合一,共同完成造型任务,画水彩也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我的几张水彩人体也是按此法实施的。当然,这只是适应我个人的方法,切不可一叶障目,以偏盖全。

时光如梭,如今到了花甲之年,虽说是中间因办水彩专业,又做了四年的行政工作,好在悟了个“不求之求”的道理,对那些功利并不看重,只是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罢了。大多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能够终身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和事业的人是不多的,但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凡人,足以。按时下的标准来说六十岁不算大,继续努力画画吧。

在此,感谢《中国水彩》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2009-7-24写于紫来花园

发表于《中国水彩》46期

(责编:赫英海、鲁婧)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