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人民美术馆>>S>>孙玉宝
人民网>>书画>>正文

游于艺,牧于野

——蒙古族艺术家孙玉宝民俗系列画作赏析

赛 夫

2014年12月24日12:22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塞外的春天总是跚跚来迟,阳春三月,江南已是万物复苏,绿野千里。内蒙古草原的冬天还不愿轻易离去,草原依然沉睡在冬日的寂静里,到处是满目枯黄的景象。然而,六月以后,草原复苏了!浅草漫漫,乍绿犹黄,一点点生机的嫩绿甚是可爱。满山的野花开始在草原上绽放,草香醉人,牛羊欢唱,置身其中,你一定会抑制不住想要跃马在草原上驰骋的冲动。

我眼前的这个标准的蒙古汉子,站在绿毯般的茫茫草甸上,凝望着远方,似乎若有所思?他就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画家孙玉宝。

自从离开家乡科尔沁草原以后,他已经很少再能有时间回故乡看看了。求学、创作、奔波、忙碌的生活让这个从科尔沁腹地走出来的艺术家变得越来越充实的同时,也越来越迷惘。童年草原上那诗情画意般的场景,已渐渐演变为他笔下的一幅幅画卷,也许,只有在创作的时候,他才能重新回到那魂牵梦萦的故乡。

孙玉宝(哈斯?额尔顿),蒙古族艺术家,现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0年,玉宝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耳濡目染,使他逐步深入并且系统化地领悟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并在后来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慢慢展现出来。

孙玉宝儿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上学后一直参加课外的美术辅导班,起初只是凭兴趣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并得到了赵桑佈等老师的美术启蒙教育;在勤奋学习绘画基础技艺的同时,他也没有落下文化课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他有幸师从海日汗、张俊德和陈晗晟等老师,在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学术方面尤其深受这些老师和前辈艺术家的影响。

千百年来,蒙古族的“万物有灵”的传统宗教观念深入民族文化深处,早期萨满教中,世界万物以“天”为根是他们朴实的生态意识,同时他们也把“地”看作是乐善好施的母亲。蒙古人崇尚自然,天性豪爽,质朴善良,辽阔的草原使得这块土地上的艺术家们心胸开阔,思绪平和。孙玉宝的创作深受草原游牧文化的洗礼和滋养,他始终尊重内心的情感,力求将自己的艺术建立在真实的感受上。凭着对草原游牧生活深入和独特的理解,并依靠这种理解和感受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象海日汗老师一样,孙玉宝的画风也渐渐淡出了传统画的写意规则,刻意淡化传统的笔墨技巧以及突破学院式的素描造型造像因素。他用自己独特的绘画方式来体现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在绘画技法上,他以凝重、雄浑的面貌展示了完全不同于小家碧玉式的唯美情调,没有造作和炫耀,只有作品中流露出的朴实和自然。

科尔沁草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科尔沁在蒙古语里是“神射手”的意思,在元代,这里曾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但至19世纪后期,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草原不断缩小,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近年来地方政府为防止沙化、草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许多保护性的措施,对草原的沙化起到了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曾经的科尔沁已经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间、空间上的重大变化都会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文化演变亦是如此。

孙玉宝诞生在这里,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感情。在草原日益荒芜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所谓信息文化的口号不绝于耳的时代,,在来势凶猛却又常常是浮光掠影式的商业浪潮侵袭中,孙玉宝选择了用远离来保留内心那份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创新的坚守。他的许多作品都是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时代性这三方面的完美结合。蒙古人崇尚“长生天”,祭“敖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他们还与“长生天”恩赐于自己的精灵“马”、“狗”、“鹰”等和睦为友。马不仅仅是蒙古人的伙伴和交通工具,同时马作为非常有灵性的一种动物,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已被提升到一种神圣的“精神象征”。在孙玉宝的《蒙古马》系列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符号之一“白马”,实际上更多地代表着他对观者传递的心灵感受与精神状态。在他多幅作品的画面中,那些马一般都是站着或者低头饮水,有的低头吃草,有的凝视着它的主人,有的直接与你对视,似无表情;低头饮食的马不仅仅意味着蓄势待发,它也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与安详的气息。

“游牧”,就其本质来说,即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串联和交融,它代表着一种对艺术和生活的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一种对自然和生存的敬畏和感恩。草原的博大和深沉,给予了孙玉宝这样的艺术家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和动力,他仍然执著于在游牧文化中张扬蒙古族独特民族个性的表达和文化的诠释,正是因为内心的这一份坚守,“长生天”、蒙古马亦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源源不绝的动力。他的作品大都以抒发草原民俗生活为特定场景,但却能给久困都市藩篱的所谓文化精英们予以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灵上的震撼。这和一般以文化猎奇眼光,进行所谓少数民族和乡土题材的“创作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毫无疑问,孙玉宝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给现代都市人群提供了一种固守精神家园的积极方式。在保持和发扬固有的古老文化传统的过程中,他始终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吸纳世界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的有益元素,从内涵到外在形式进行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冲突、相互吸纳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形成着自己的艺术风格。

(责编:赫英海、董子龙)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