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鲁婧)12月13日是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为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思,也为迎接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于12月9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国家博物馆的西大厅庄严而肃穆,似乎空气凝固。大厅展出吴为山所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十二组作品,作品深刻的人性表现和高超的艺术表达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塑造手法中刀砍、棒击、棍敲与手塑的综合运用,满布的雕痕,诉说民族苦难的记忆,刻载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罪恶。雕塑作者吴为山先生创作完成此作品后曾深情地写下诗句并铸刻于雕塑大型纪念碑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2005年,吴为山先生受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委托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大型纪念雕塑。纪念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部分组成。2007年12月13日落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构成悲壮的历史巨章,大型雕塑《家破人亡》成为整个纪念馆的标志。
这组群雕获住建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60周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最高奖),受到世界30多个国家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作品在2012年9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2012年11月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以及2014年10月韩国浦项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上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和振动。对于这组雕塑,建筑大师吴良镛说:“这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只是苦难同胞在野兽奴役下的恐惧悲号与死亡前的挣扎,展现了人类罕见的历史悲剧,是雕塑的史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作者以表现与再现、写实与写意协调统一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的堪称我国当代最高艺术水平的为数不多的雕塑作品,它将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留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