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收藏
晓笛
折扇,是扇子的一种,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折扇最难做的是扇骨。姑苏是江南制扇的产地,自古以来扇庄汇集、高手辈出,年届80高寿的徐义林老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前些日子,趁着素有“江南扇王”美誉的徐老携子徐家东来沪举办扇艺展之际,笔者专程拜访了徐义林老先生,聆听了徐老漫长而执着的求艺之路。
徐老说他15岁就被父亲送到古城一家胡汉东扇庄学艺,胡师傅常对他说:“带你到世上的是父母,给你饭碗的是师傅。”当时他就牢记师傅教诲,下决心学好手艺。于是经过多年勤学苦练和对制扇骨手艺的领悟,把一些关键活如打磨、雕刻、镶嵌等特殊高招也掌握了,技艺日趋成熟,连师傅也高看他了。1954年公私合营,政府将10多家私人扇庄合并成立了苏州扇厂,他也成了一名制扇技师。
上世纪80年代,苏州扇厂恢复生产,徐老因技艺过人被调入设计室,专门从事工艺扇的打样、研制与创新。徐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根据折扇中最典型的圆头、燕尾方和方根这3种基本形状大胆创新,演化出了金鱼、花瓶、半圆、月牙、警方、玉兰、双瓶、马牙琴、古方拱轮、直肩直方等数十种形状各异的扇骨,并把150多种造型图样亲手绘制了5册《扇谱》。
制造竹肩骨,最难是刀锉技艺,制成的扇骨放平在桌上应四角不见翘,竖起不会倒,又能将体现刀锉难度的燕尾、和尚头。古方、玉兰、梅花等扇骨制作得精巧雅致,还有关键的磨工,苏州折扇向以水扇闻名于世,徐老的水磨功夫继承了传统技艺,不用砂皮,而是用一种有细直楞的木贼草,在浸水后用它不断反复打磨,待晾干后,继用榆树叶磨光,显出细净和光洁,然后用川蜡上光,使扇骨娇嫩玉润,犹如上了漆一般光亮。徐老还研创了“闷钉”技艺,一般折扇大骨上都有串扇骨的钉头,“闷钉”则光洁不见钉头。虽然古人有此工艺,其方法是在大骨头上镶嵌一片,但徐老不拘泥于古人,采用不加片的一体化制作,还有“合青”技法,即所有小骨用薄如纸、相对称的一层玉竹表皮和一层乌木片粘合而成,两面黑白分明,轮口不见胶,至今还是他的独门绝活。徐老不但制扇技艺高超,而且还是修复古旧扇骨的行家,数十年来,经他研配修复的各类扇骨已达10万之多,无论品种数量,还是质量品位在江南无人能比,故被行家们赞为“江南扇王”。
徐老说他虽已退休在家,但未放下手中的刀锉。令人欣慰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全部继承了父业。如小儿徐家东一直跟随他学习制扇技艺,并对我国扇骨的传统工艺及类别、手法等进行研究,与徐老共同参与设计制作,他制出的扇骨工艺精巧,款式多样,很有“书卷气”,并有志要超越徐老已达到的高度。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