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专题>>文墨儒风——中国青年画家赴美精品展

中西有致——美国之行有感

2014年10月27日16:46        手机看新闻
画家李静参观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
画家李静参观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

此次美国之行,是以受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及国际教育中心之约参加“文墨儒风——中国青年画家赴美精品展”为契机的。回顾此行,感触最多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思索。

一、层次与光华——中国水墨风神萧散,西方油彩光色激荡

出国前,我打开行李箱,朋友看着里面仅有的两小包衣物说,你这个人真是风神萧散啊,之后这便成了在美期间经常谈及的一句玩笑话。仔细一想,相对于西方绘画,我们的中国画才真是具有风神萧散的气质,而这样的气质正是蕴含在层层晕化的墨色之中。

在圣路易斯展览现场,许多参展画家都身着中式服装,或是明暗流转的绸缎,亦或是花枝缠绕的麻衫,飘逸而又温婉,极尽东方之美。在参展作品中,有浮华洗却、色调古雅的小青绿,也有疏落用笔、苍茫墨色的水墨画,甚至有泼墨淋淋、观照心性的禅意画,虚静幽深,极致风神荡荡。观展者不自觉地关注于自己的兴趣点,多如色彩、材质、情节等,但中国画的笔墨、风神、气韵等承载中国画文脉的部分,却是最难理解、也最难表述的。同样,在参观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也留下了自己的感怀之处。大量的古今西方油画经典扑面而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光色袭人。这里的光有画面营造的光感、还有油彩自身散发的如盾一般的光面。无论是含蓄有层次的中国水墨,还是摄心夺目的西方油彩,都有可以通贯中西,反复赏之的亮点。

中国画自有一种感人的氛围,很清淡、很悠远。曾见,乐谈天地、阴阳的韦伯斯特大学宗教文化研究系教授帕尔在我们的作品前凝神驻足,韦伯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黛比在展馆激动落泪。勿须多言,观展的许多人已然沉浸在了中国画虚静温厚、萧萧散散的气氛之中。

二、想象与创造——中国绘画化外有度,西方绘画张弛巨变

经历了在圣路易斯的画展开幕、聚会、参观等一系列的活动,所有的展现都是那么优雅、顺畅。但是在参观芝加哥学派建筑、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那几天疲惫的深夜,几位同展的画家由于艺术观点的不同每日激辩到凌晨。此时,忽然意识到我们不自觉地从中西绘画的交汇点走到了分裂点。同行画家有的长期在美国生活,在争论中,我们感同身受的了解到了美国对中国文化不理解、不认同的部分,并体验到了异乡华人渴望认同的迫切心情。讨论主题有:为什么许多西方艺术家会认为中国画风过于陈旧;美国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状态是什么;中国大众对中国画的认知与接纳程度又如何;当代水墨的创作方向以及当代语境下的中西交流等等。讨论的过程是梳理中西绘画现状与创作趋向的过程。大家情绪激动,真情流露,最后都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并深深地拥抱在了一起。或许没有统一的答案,却均在讨论中受益良多。

中国画,作为一个古老画种,从缘起到发展的过程中,其绘画语言与创作方式处处显示出中华民族不可思议的想象力。但这样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对自然、对人文的领悟与观照基础之上的。近现代中国画经历了从意象到写实的变革,对形的苛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想象力的发挥。当代中国画又回归到了意象的世界中徘徊,其回归糅合了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选择性共生。在芝加哥艺术馆的玛格丽特个展中,可以看到当代新工笔画家偏爱的幽秘警示的氛围;观看印象派与表现主义绘画,可以欣赏到现代水墨擅用的颤动笔触与别致构图。在芝加哥艺术馆,我们体验到了西方绘画由写实到抽象的巨变。画风的更迭,与其说是源于想象的力量,不如说是理性的创造力的发挥。正如中国画的风神气韵之处,西方人难以理解。西方当代艺术中过于抽象与观念的部分,也是崇尚化外有度的中国人难以理解的。

中西方绘画,有交融的部分,又都保留了彼此的个性与神秘。引用李军教授在画展开幕时的一段致辞:“西方绘画走在抽象与具象的两端,中国绘画则走在了中间。”两端看待中间,有时会感觉陌生,或许有时也会感到亲切。

三、前行与回首——现代生活身处其中,传统文化如影随形

在芝加哥通往艺术博物馆的城铁上,望着窗外如织的城市风景,朋友和我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敏感与伤痛,然后悠悠的唱起了那首姜育恒的《再回首》,“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她的嗓音如此细腻浑厚。那一刹那,犹如打开了记忆中一扇伤情的大门。但是突然我笑了,因为在黑黑白白的人群中,体味不及的是更多可爱新奇的事物。

在回顾这一片断时,忽然觉得我们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与处境大致如此。对于痴爱传统的画家们来说,传统中国画的魅力是温暖深厚的,但是在现代美术的发展中,对传统的认知却包含在了许多伤情的时代大记忆之中。无论是百年间的现代绘画,还是近三十年的当代绘画,艺术家们多是站在对传统文化反思的立场上对现实生活、西方艺术给予了更多的拥抱与关注。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影响已然体现在了中国当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变成一种渐进的滋养,回归成一种生活的态度,是当代艺术家们需要继续思考与努力的。对待传统,需要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时时回首,方能温故其感动,体味其精髓,对传统文脉的传承才能渐成自然。

四、结语

中西各有情致,虽然在艺术上有契合有碰撞,在感情上却可以毫无保留的融合。此行多次感怀于中西方友人对艺术的认真执着与对生活的敏锐灵动,零散的记忆总能折射出最难以忘怀的部分。此时此篇小文记录曾经的感动与思索,展览结束,求艺漫漫,相聚有时,友谊长存。

李静 山东大学(威海)讲师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

于甲午年十月二十二日

画家李静参观美国芝加哥博物馆
画家李静参观美国芝加哥博物馆
(责编:赫英海、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