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似曾相识的异国文物

2014年09月28日08:34    来源:大洋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似曾相识的异国文物

伊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玻璃瓶

  伊朗国家博物馆展示的玻璃瓶

隋清禅寺萨珊玻璃瓶

  隋清禅寺萨珊玻璃瓶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伊朗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件玻璃瓶令我惊叹,因为几乎一模一样的物品曾在中国陕西隋代清禅寺出土过。中国那个时代,玻璃是罕见之物,那件玻璃瓶的造型和装饰又十分奇特,当时和以后很长时间都没人解读过它。1994年,我在日本访问时,无意中在博物馆看到了类似的器物,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撰写了一篇考释文章,推测是传到中国的伊朗萨珊时期的作品,却苦无更有力的证据。所以,看到这件玻璃瓶时,我大有“窃喜私见与之暗合”之感。不过,伊朗国家博物馆的这件玻璃瓶虽形制清楚,但风化严重,中国那件由于深藏在寺院遗址中,至今仍绿色透明,保存完好。

  西晋诗人潘尼曾经赞美过来自西方的玻璃,感慨道:“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其由来阻远。”没想到,刚到伊朗,我就看到中国和伊朗交往悠久历史的实物证据。

  除此之外外,还有几块石板上雕刻的联珠纹,也曾出现在中国出土的织锦上。联珠纹是一种典型的波斯传统纹饰,萨珊王朝时大量使用在建筑、织锦上。织锦上多由帝王狩猎、禽兽图等组成。  联珠纹在中国境内的发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在有波斯风格或波斯传入的丝织品上;一是在石窟的壁画中。题材有对鸡、对马、对兽等对称内容以及字纹、骑士纹等诸多图案。这些在中国以往的传统内容中未发现先例,显然是通过丝绸之路受到古代伊朗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

(责编:潘佳佳、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