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曾侯乙墓蜻蜓眼可能来自古埃及

2014年08月20日08:28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曾侯乙墓蜻蜓眼可能来自古埃及

  近日,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传出信息,该所科技考古中心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密切合作,采用高性能便携式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著名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蜻蜓眼”玻璃珠成功进行了原位无损检测。

  研究表明,曾侯乙墓“蜻蜓眼”玻璃珠的制作技术是多元化的,极有可能来自于古埃及或东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一发现为古代“丝绸之路”与古代玻璃相关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173颗表面布满圆圈纹的琉璃佩珠,被称为“蜻蜓眼”。这与东汉王充对于随侯珠的描述隐隐相似:“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从这批珠子重见天日起,就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技术所限,文物又不允许取样,考古学家只能从零星的破损残片中获取化学成分的信息,但由于每颗珠子的成分有所不同,因此专家也就无法深入了解其来源与工艺特点。此次使用了科技考古的常用仪器为文物开具了一份严谨的“元素图谱”和定量分析结果,能迅速掌握文物的“真实身份”。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精美的玻璃珠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体系,符合西方常用玻璃的化学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特征,与兴盛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不同。(杨闻名)

  来源:楚天快报

(责编:赫英海、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