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中国工美大师李凤荣:重料轻工木雕丢魂

2014年08月18日08:24    来源:大洋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重料轻工木雕丢魂

《天籁琴音》 (香榧木)

  《天籁琴音》 (香榧木)

《松荫谈道图》 (沉香)

  《松荫谈道图》 (沉香)

大家简介 李凤荣,1963年生于福建莆田雕刻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其作品共获国家级、省级金奖49项,银奖20项以及铜奖、优秀奖等多项殊荣,且连续四届获得百花奖金奖。

  大家简介 李凤荣,1963年生于福建莆田雕刻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其作品共获国家级、省级金奖49项,银奖20项以及铜奖、优秀奖等多项殊荣,且连续四届获得百花奖金奖。

  文、图/记者 金叶

  本月20日至31日,“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联展”将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来自我国工艺美术大省福建的莆田木雕、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漆画、德化陶瓷等500多件艺术精品齐聚羊城。这些绝活出自40多位造诣精湛的工艺美术大师之手,蜚声中外的莆田木雕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木雕艺术不拘一格,尤其擅长雕刻佛教题材,其艺术构思精巧而铺陈有序,倾注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将观者带入庄严清净的境地。

  一天斧劈百尊《渔翁》坯件

  李凤荣1963年生于“中国木雕之城”福建莆田涵江的一个木雕世家,父亲李农民、堂伯父黄丹桂都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艺人。李凤荣从小就在木雕的世界中耳濡目染,“我从记事起就看到爷爷整天拿着刀在木头上敲敲打打,好奇得不行,总想上前凑个热闹。后来爷爷干脆说,你来给我当帮手吧,做好了,我给你奖金。”

  就这样,11岁的李凤荣自然而然地就入了行,13岁进入莆田工艺一厂当学徒。那时候,厂里可谓大师云集,他不仅可以被木雕第一代传人黄丹桂、余文科、朱榜首等大师耳提面命,还可以向现代莆田木雕的第二代传人方文桃、佘国平、闽国霖当面讨教。

  李凤荣就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下开始勤学苦练。当时木雕行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斧子功”是重要的基本功,中、小两种特制的斧头都要耍得干净利落。中斧头在打粗坯阶段起大面积的块面切除作用,因为速度快、力度大,讲究稳准快,俗称“一斧顶九凿”;小斧头在局部修坯阶段可以对人物衣纹、脸部五官等部位起定位作用,是粗中有细的硬功夫。李凤荣回忆,年少时为了练就“斧头功”,曾经一天斧劈百尊以上的《渔翁》坯件,众位师傅见了,都直竖大拇指。另一个基本功叫“修光功”。莆田木雕有一句行话是“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工序就是用削、剔、抠、刮等技法,使木雕达到柔、顺、薄、飘灵的境界。李凤荣的父亲李农民当时就是厂里象牙组首席修光师,尤擅修面。这是整体修光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行内人都知道,和花鸟、山水等主题相比,人物是木雕当中最难刻画的。因为人物面部不仅是五官、皮肤、肌肉及毛发的结构排列,还要表现灵活多变的表情。

  李凤荣很快成为莆田木雕界为数甚少的可以独立完成斧坯、凿坯、修光全过程的全能木雕创作者,而在人物圆雕中刻画人物表情更是他的拿手绝活。他创作的木雕佛像,慈眉善目又表情各异,让人不由地被其散发着的仁慈、悲悯的气质引入庄严清净的境地。

  引领莆田木雕走高端路线

  莆田木雕特别为人称道的是“精微透雕”,层层叠叠且精致绝伦的细节雕凿令人过目难忘。这除了木雕艺人要身怀绝技、全心投入之外,和他们所采用的材质也有很大关系。传统的莆田木雕所选的材料主要是龙眼树。龙眼木是莆田的主要果树之一,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结,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材质坚硬,便于木雕艺人处理细节而不容易断掉,还可以在材料面上反复进行细节的重叠,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但李凤荣却改变了这个传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凤荣已经在福建小有名气,经常带着作品北上参展,但是次数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福建本地保存无虞的龙眼木雕,到了北方就会“水土不服”,开裂变形。胸怀“要让莆田木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个目标的李凤荣,开始思索是否有更合适的木材来替代龙眼树。

  当时,东南亚的红木正好大量地进入国内市场。李凤荣进行各种尝试后,对其中一种叫做“沉香”的木头越来越情有独钟。它是生长于热带雨林的瑞香科乔木植物,在千百年的时光里,受到自然界伤害或人为破坏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分泌出油脂,再遭虫、蚁、真菌等感染,最终凝结出固态分泌物。因为已经算是树的结晶体,所以沉香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开裂变形,更不会腐烂,保养容易。而且沉香质地坚硬,纹理细密,非常适合进行“精微透雕”。渐渐地,李凤荣确立了主要用沉香和檀香来进行木雕创作的“高端路线”。

  李凤荣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前,国内市场对沉香木材知之甚少,他那个时候就开始大量收集沉香,并且以其为原料进行创作。收集沉香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他认为投资沉香完全没有风险,因为这个资源太独特、太稀缺了,所以在未来的涨价空间比其他木材都快。而现在,市场对沉香的追捧证实了李凤荣三十年前的“预言”,但他却在这其中感受到了一丝忧虑,因为木雕收藏圈对材质的追求似乎有些过头了。“最近有一些声势浩大的木雕展览会,起名叫‘香博会’。我觉得路子走歪了。它想要传播的只是‘香文化’,是沉香这种材质,而把木雕的工艺性给丢弃了。岂不知工艺才是木雕的‘灵魂’所在。追求材质的高贵无可厚非,但是抛弃了工艺性的木头,再名贵也只是一块木头而已。”李凤荣说。

  收藏TIPS

  李凤荣告诉记者,只要保管得当,无论是沉香木雕,还是其他木雕,保存个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需要提醒藏家的是,除了沉香这种特殊的材料,大多数木头最怕的就是温差过大。所以如果是异地购买的木雕,无论是从南方拿到北方,还是从北方拿到南方,千万不要把它放在空调下面猛吹,否则很容易导致木雕开裂变形。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收藏者只能购买本地木材制作的木雕。事实上,木雕在被搬迁之后,需要一两年的“稳定期”,只要能把这个阶段度过去,木雕就会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李凤荣建议,在头一两年里,收藏者最好把木雕放在玻璃罩里进行保存,而且在玻璃罩里放一杯水,增加一定湿度。

  相对于对温差的惧怕,木雕对于闷热潮湿的天气反倒不太敏感。在特别潮湿的日子里,只要注意把木雕放得高一些,不要接触到地面就可以了。

  对话李凤荣

  莆田木雕不拼不接 一气呵成

  广州日报:很多地方的木雕也讲究精细微雕,比如我们广东的潮州木雕。那么和其他地方的木雕相比,莆田木雕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李凤荣:我认为莆田木雕做得特别杰出的地方在于,在很多地方的木雕比较大量地进行原料拼接的当下,我们莆田木雕是不允许拼接的。这种整块料做出来的木雕,收藏久了也不会开裂。当然,做精细微雕的难度也会格外大,因为你要把刀子伸到木雕的里面去操作,没有办法按照图纸做,完全是靠着感觉让刀子在纵深处游走。

  广州日报:在历史上,莆田木雕主要是因地制宜地使用龙眼木,但现在逐渐走高档路线,那是不是完全不用龙眼木了呢?

  李凤荣: 龙眼木也在用,不过主要是在徒弟刚入门时,作训练基本功用。因为造价便宜,龙眼木雕可以作为普通礼品,也有自己的市场。

  广州日报:您的作品,除了沉香木雕之外,有一些用廉价的黄杨木做的木雕一样很精彩。在您看来,工艺和材质,哪个更重要?

  李凤荣: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工艺,这是根本所在。所有名贵木材,都有枯竭的一天,如果将木雕的发展维系在材质上,那这个行业就岌岌可危了。而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工艺技术本身,那原料枯竭也不可怕,因为我们还可以去寻找其他木材。

  广州日报:这几年沉香的价格涨得如此疯狂,您认为对于木雕业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李凤荣:这几十年来,沉香的价格可以说每天都在涨。有句话说,“木论吨卖,黄花梨论斤卖,沉香论克卖”,一点不夸张。如果涨得平稳一些,比如一年涨个5%~10%,原料能持续供应,那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暴涨,比如一年涨50%甚至以上,那对整个木雕市场是很大的伤害。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做一个木雕,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这样不计时间成本地精雕细凿才能出精品。但几年之后,沉香料的涨幅已经把我们的加工成本透支得所剩无几了。所以这也造成现在市场上的一个怪现象:明明是很完整很好的木材,硬是给剖成小块的料,做成手珠、手串、小把件,因为这样货走得快,钱赚得容易。

  我觉得大家现在需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作为木雕,艺术价值和昂贵材质相结合才凸显意义。如果所有的升值都体现在材质本身,那对于木雕而言就太可悲了。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