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了解到,布达拉宫可移动文物登录工作已正式启动,此次登录工作涉及近10万件文物,有望两年内完成。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素有西藏“天然博物馆”之称的布达拉宫文物库房内的文物大都杂乱地堆放在一起。1991年,布达拉宫管理处开始对宫内文物进行分类、登记、建档,2008年,完成了8万余件文物的登记建档工作。
2013年11月,西藏启动覆盖全区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摸清全区可移动文物“家底”。与以往不同,此次普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
布达拉宫管理处负责人丁长征说,普查内容将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等14项基本指标,全方位记录文物的基因式信息。
由于布达拉宫内文物不计其数,登录工作十分繁琐。仅一个灵塔上就有无数的文物需要登记。最高的灵塔有12.5米,工作人员需要爬上灵塔,对灵塔上镶嵌的各类珍宝逐一拍照登记,工作量非常大。
“但这是一个摸清家底的过程,”丁长征说,此类信息收集工作将有利于全面掌握和准确评价布达拉宫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科学的文物管理机制和保护体系。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位于拉萨市中心玛布日山上,占地41公顷。1994年,布达拉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除布达拉宫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外,截至今年6月,西藏文物部门已先后赴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对近5000件可移动文物开展文物建档工作。(记者许万虎、刘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