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人民美术馆>>L>>蓝凡武
人民网>>书画>>正文

我的漓江

蓝凡武

2014年07月28日15:30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广西有两条闻名于世的河流。一是漓江,二是红水河。

我是喝着红水河水长大的古八寨后人,18岁后就一直生活在漓江畔。激浪汹涌的红水河铸成我人生奋斗的精神,平缓无声的漓水则让我体悟逝水如斯的寂寥。

画漓江的缘起是在七八年前的一次拜访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钱老翻阅我所有的作品后说:“你生活在桂林,为什么不画桂林的山水呢!”我当时心口一震,一时哑口无言。其实,我正致力于红水河系列的创作。无暇兼顾身边秀丽的山水。钱老一句话顿时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桂林山水绝美,却难以下笔。宋黄庭坚曾感叹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画桂林山水者不胜其数,以有相而言,当推李可染和白雪石最有风格。以无相而论,则以陈玉圃先生最得神韵。

陈玉圃先生虽不以桂林山水著称,然其山水的根源实在于桂林,其作品中的独峰、绝崖、虬树、仙洞、云水乃至轻舟无不是桂林山水的构成元素。只是陈老为佛门居士,其画已到“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的化境。故知者寥寥,更遑论品赏了。

我曾居住于漓江边,低头抬头就与对面的伏波叠彩诸山相望。而今居所亦在漓江畔三五百米间。桂林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记载。更有千年不绝的美丽传说。桂林山城既是现实的又是缥缈的。倘若晴空万里,桂林山水则如竹笋万千。倘若春雨绵绵,桂林山水则如天上仙境变化无端。桂林山水之美在于其幽静,画出幽静者,便得桂林山水之本质。而这恰恰与修佛行道之宗旨暗合。故说,桂林山水的核心文化在于其神仙文化。

时,陈玉圃先生在谈到桂林山水的创作时提到:“欲画好漓江,先把竹子画好。”古今画竹高手如云,如文同、柯九思、陈淳、金农、郑板桥、吴昌硕、黄宾虹等等各有各法、各得其貌。欲从前辈们侧身而出,实在不易。然画理只有一条,画法则千千万万,正因如此,千百年来,画家们虽画的是同一景物,却千差万别而不离自性。漓江边的竹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从小就在竹林中长大,它的性情如同我的手指一样为我所熟悉。我常常感谢老天对我的格外眷顾,让我生长在乡村里,使我在创作山水画的时候,几乎不用写生,那熟悉的河流、田地、山川、竹林等等自然而然从心底流淌而出,因此我也常常感叹城里人的悲哀,他们整日只能望着四角的天空,即使七老八十了还像小学生一样背着画夹上山下乡含辛茹苦地去写生。我并非反对写生,而是不拘泥于对景写生,更不屑于以照相代替写生。小时候,我常下象棋,无论输赢,常常睡前在脑里复盘。写生亦如此,我在走过之地,对颇令我感动的景物,常常复盘在脑中,待他日有感则落笔而成。故我的作品,虽不借助写生或相机,却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这其实是写心和写手的区别。

无论画的是漓江还是画的是红水河,其实不过都是外在的载体,它承载的是一个画家的思想。只有有思想的画家,他的画才有生命力。

(责编:(刘日)实习生、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