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石峁遗址发现玉器:或影响早期中华文明玉石之路

2014年07月08日08:32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石峁遗址发现玉器:或影响早期中华文明玉石之路

  从石峁遗址发掘出玉器了!流散在各地的石峁玉器终于得到了“正名”。

  石峁考古报告显示,在石峁城的石墙之间发现6件玉器,包括玉铲、玉璜、石雕人头像等,这证实了石峁玉的存在。实际上石峁玉早就流传于天下了。陕西省神木县文体事业局介绍,石峁玉目前流散在海外4000余件,胡文高个人收藏200余件,现在展示于神木县博物馆;还有考古专家早期从石峁村农民处征集的127件,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当然还有一些石峁玉在农民手上或其他个人手中收藏。

  目前的考古发掘证实,石峁遗址200里内外不出玉,那么这里的玉器是在什么地方制作?从哪里来的呢?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鸿认为,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玉的作用很重要。他说,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域之间应该不存在线性的玉器输送途径。但不同文化域之间发现有彼此的玉器是可能的,不过这往往是偶然的,通婚、贸易、战争、会盟,彼此会有玉器的交流,然而这不能形成玉石之路。

  朱鸿大胆猜测:也许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只有一条玉石之路,这就是“边玉中输”。“中”指移动在黄河流域、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中土、中原、权力中心,包括今之河南、陕西和山西,这一带新石器时代遗址最多。“边”指这一带以外更广阔的地方。

  从昆仑山入玉门关,再到中土或中原的玉石之路为西玉东输,实际上西玉东输也是边玉中输,只不过它的玉优、玉多,影响甚广,遂为边玉东输之路的一条著名之路。

  朱鸿更进一步认为,黄河水道是一条坚实的玉石之路,它承担着边玉中输的任务。石峁玉正是从黄河而来,由黄河转秃尾河而登石峁山。边玉中输的玉石之路,从黄帝时代发轫,尧世得以形成。大禹治水之时,划天下为九州,九州皆有赋贡,凡出玉的都要送过来。有规律的边玉中输,就是这样形成的,玉石之路也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的大胆设问,还需大量科学严谨的论证才行。(科技日报北京7月5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董子龙、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