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重要推手的刘益谦又来了。
保利春拍正在预展,作为拍场的常客和明星收藏家,刘益谦要买什么、为什么买都有人关注。
在保利春拍为收藏爱好者举行的普及性讲座中,刘益谦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这位凭着在资本市场上积累的资金大举进入拍场的商人,曾花3.08亿元人民币买下王羲之的《平安帖》、1.69亿元买下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1.137亿元买下陈栝的《情韵墨花》……
有人说刘益谦是“土豪”,他欣然接受:“我就是一‘土豪’,我不认同‘土豪’是贬义词,听到‘土豪’我有一种亲切感,人要活得真实一点。”
刘益谦经常讲的一个故事是1993年他第一次参加嘉德拍卖,花100元人民币买了本图录。他只知道郭沫若,就花7万元买了一幅郭沫若的书法,现在有拍卖公司上门让他拿出来拍卖,他说自己的“第一次”不能割爱。
刘益谦自称99%的作品都是在拍场购买,不喜欢私下交易,认为价格要市场说了算。中国艺术品在上千年的交易过程中都是“暗线交易”,即私下转让,没有办法判断价值,走拍卖这种“明线交易”好很多。
刘益谦说自己进入拍场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至于如何判断艺术品的价值,他说,自己的确不太懂,也买到过假东西,但买之前他会听多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出判断。
刘益谦今年最出名的手笔是4月8日在苏富比春拍上以2.8亿港币拍下一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他自称“是缘分和福分”,“上一次这个鸡缸杯出现是15年前,1999年在拍场就创造了世界纪录。再过15年,我都66岁了,怕再没那个激情参与了。”
另一件引发关注的苏东坡《功甫帖》,是刘益谦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买来的,其后该作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公开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围绕《功甫帖》的真假纠纷,刘益谦说,欢迎所有人看过之后再来写文章评述,不管结论是真还是假。同时他也承认,包括《功甫帖》在内的古代书画,到今天都不敢说百分之百是真的,只能说流传有序,无限接近苏东坡的风格。
“很多人都认为我有钱,就是个‘土豪’,有钱就买‘封面’(指拍卖公司印在图录封面上的重点拍品)。大家要想为什么拍卖公司把它做成封面。我也说过我不懂艺术品,我跟专业研究的学者相比的确不懂,但跟一般人比又懂一点。”刘益谦这样解释自己“只买贵的”。
刘益谦说,早期从拍场上买东西有一种“横刀夺爱”的快感。他曾经和一个朋友围绕某件拍品从25万元一直争到2000万元,“这个过程是很愉悦心情的,特别是到1750万时插进了第三个竞拍者,我的心情就更好了,甚至最后没买到也是一种快感”。
今年5月18日博物馆免费开放日,在他的龙美术馆外,来参观的人排成长龙,大家都想一睹他收藏的那些天价艺术品,带给他另一种快感。
“我不知道明天艺术品的价格是上还是下。”面对想知道艺术品市场走向的提问,刘益谦讲了一个故事:十几年前他花200万元买了吴湖帆的一幅画,有人说他“100年解放不了”,他很难受,而现在这幅画估价已经过亿元。当时因为难受,他拒绝了拍卖公司送来的另一幅有人举牌事后却未付款的李可染作品,当时只要100万元,他想已经砸了一件,不能再砸一件在手上,于是死活不要,而李可染的行情后来远超过吴湖帆。这就是艺术品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他也认为,现在精品的确越来越少,但艺术精品的价格比早期更贵。一方面艺术品市场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藏家也更理性。“爱好艺术也好、收藏艺术也好、投资艺术也好、投机艺术也好,精品都是追逐的焦点。”(记者 马海燕)
(原标题:藏家刘益谦:我是“土豪” 最大优势是“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