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五十多年的碑帖临摹和对于古人书法的探索,更能理解和感受到,书法是反映思想艺术这一深刻的内涵。它所表达的一切高尚的意念都反映在每一幅书法的字里行间。书法不仅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具有诗一般的对语言浓缩的功能,书法所蕴含的美是内在的美。这幅精美书法来自于琉璃厂南新华街(临89-6)号,雅宜山房指定总代鉴定中心。
《下棋》白伯骅的艺术作▲品,在尊崇于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兼顾西画的理论和技法,在美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白伯骅比较赞同18世纪德国著名艺术家、理论家温克尔曼总结的美学特征:“高贵的单纯,肃穆的伟大”。“高贵”就是气质高雅,不庸俗;“单纯”就是人物的姿态不做作。所谓“肃穆”就是指人物内心的精神和情感圆润自如,平静无波,而内在的意蕴却丰富而深厚。
▲《钟馗》钟馗是中国传统的神道人物,有辟邪镇宅的法力和神通,在这幅作品中,白伯骅赋予了钟馗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高超的朱砂调配技法,增添了钟馗明亮而深沉的色彩,鲜艳而不夺目。其中人物衣着色彩和表现的结构分别代表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
静怡的禅心,炽热的情怀,高傲的风骨,淡薄的心灵—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书画家白伯骅题记
艺术作品在于创作出比真实物象更美、更典雅、更高级的境界,画家要尽可能去表达自认为美的方面,这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成败。学各家之长,我有我法。画家越是走向成熟,其作品风格也越鲜明,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艺术语言,一套完整独特的表现手法。如为一时之策而哗众,则事不可取。绘画是精神的再现,更是中国美学的品格,我则喜欢以宁静的心,画清新俊逸的画。
白伯骅,中国著名艺术家,书画家、书法家。白伯骅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白恩佑,擅长书画,为清代咸丰年间翰林。白伯骅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多年来,深得蒋兆和先生真传。作品“尽精刻微”写实传神,1998年8月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所颁发的20世纪成就奖,1999年3月再次赴日本名古屋举办个人画展。
白伯骅对自己的创作作品一向精益求精,每一幅画作精心雕琢,绝不粗制滥造,这严谨的创作态度与其恩师蒋兆和先生一脉相承,他甚至对选用的笔墨纸张也十分考究。因此,白伯骅的画作“产量”不高。然而他并不在乎自己创作的数量,只求每一幅作品都呈现完美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白伯骅严谨的画风除了和个人的性格、修养有关以外,也与恩师蒋兆和当年的传承密不可分。当年,蒋兆和提出“尽精刻微”的画论,意在传神,即从所画对象中寻找出最具特征的细节,捕捉最微妙的变化,着意刻画人物的神态,“以形写神”才能“形具而神生”。
传神的笔墨,严谨的画风,让白伯骅的画作被收藏界所看好,其书画与书法作品的价格,从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其个人的相对实力,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稳步上扬,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在世界各地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大多有白伯骅的作品。多年来,其作品在嘉德、保利、翰海等各大拍卖行屡创新高,早在几年前,其作品《金陵十二钗》在北京九歌拍卖公司就以480余万元拍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不俗的市场表现,所体现出的是社会对于白伯骅人格与绘画艺术成就的认可。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是恩师蒋兆和当年给予学生白伯骅题写的词句。这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也是蒋兆和自己的真实写照。当年,蒋兆和就是以一支秃笔,一小块画板,一张小画桌画出了一张张不朽的名作。今天看蒋兆和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好,就在于蒋先生用他的笔墨,严谨地去表现他所看到的形象。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用千变万化的线,去刻画千变万化的形;画得如此准确,提炼得如此生动。他真正的做到了,以可视形象之特征,用中国笔墨线条表达了人间万象之精神实质。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回忆往昔,师生之情历历在目,每当看到当年蒋兆和为自己画的素描时,白先生都感慨万千,内心充满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平凡的池水映照了夕阳,便成金海。多年来,白伯骅在艺术的崎岖道路上,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印证了中国著名文学家冰心为自己题写的诗句。
值此京华时报十三岁庆典之际,祝愿白伯骅在人生宝贵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更多精美的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与此同时,白先生也祝福京华时报,再创高峰,续写辉煌。
文/图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