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李济民
人民网>>书画>>正文

守本真心 自观自在——记画家李济民

2014年05月22日09:37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一个人的作品里能同时表现出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神秘婉约,并能将各种现代绘画形式融入到中国画创作中去,这是很少见的,能有这种大胆革新勇气的画家也是不多的,今天所采访的著名现代水墨画画家李济民就是其中的一位.李先生性格直爽,亲切健谈,在短暂的采访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他坦荡的为人、真挚的情感以及其身上蕴含着的强烈艺术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让我们走进他的艺术界,感受他的非凡人生。

南腔北调

李济民在中国当代同龄水墨人物画家中,是属于“既讲南腔又讲北调”之人。说其“南腔”是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即南下杭州,求教于浙江美术学院诸位实力派名师,浸润在南国烟雨迷蒙的人文氛围中,因此他作品中的用色多比较飘渺,追求若即若离和神秘美感;说其“北调”则是10年后,他又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北派名家,开始创作“雾里看花”彩墨系列。

当谈到南方的求学生涯时,李济民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激,这段求学经历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他说:“任何一个画种,都有其生态反映。不是画家可以创作的,而是心随景动,描写实际。”从那个时候起,他便考虑应将色彩作为重点,带着解决中国画色彩的问题他回到了北京,走进了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深造。不久,他便在杭州举行了一次个人画展,大家对此的评价是“既有水墨淋漓,又有阳光灿烂”,这就标志着他成功的将两种不同的境界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系列》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既有现实生活亲切感,又带有某些优雅古典诗韵意味的造型世界,他调度线的节奏,水墨的韵味,和富有情感魅力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大胆的将中国画、西画和民间艺术的手法熔为一炉,融合笔墨和色彩,形成其朴实中蕴涵精巧,茂密又不失空灵的新水墨画。

其实早在1995年,他曾经创作过作品《五色潮》,这幅作品完全使用极端化的色彩,并采用了类似蒙太奇的手法,完全突破了中国画的束缚。李济民在谈到此作时说:“除了材料是中国画的,其他的都不是”。由于其边缘性太强,无法归类,因此一度不被认同,但是他没有气馁,仍大胆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终于创作出了《雾里看花系列》,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赞扬。正如李可染先生说过的“用最大力量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教书育人

作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李济民,他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他认为美术教学重要的不是培养学生的技巧,而是培养他们的艺术理念。与时代紧密联系,为时代服务,为大众服务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创作应向多元化发展,应跳出纸张。他认为艺术的终极目的就是孔子说过的“游于艺”。艺术家应大胆带头创新,张扬个性,求新求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艺术应首先创新,对此,他有独到的见解,他说:“艺术的革新总是要付出代价,关键看是否向更高层次发展,画家应首先具有独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时又要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有一种自然的责任感,否则画面的气息会受到局限。”

跳出纸张

近年来,基于李济民的个人艺术主张,他一直致力于多种艺术手段和形式的探索,立体艺术、行为艺术等他都有所涉及,他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应当是一个多面手。因此,在山东省第五届汽车文化艺术节上,人们看到的一系列全部采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装置创作的雕塑艺术品,这些作品的主要负责人就是李济民先生,他说:“用汽车废旧零部件作为素材进行雕塑,这不但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且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有融合才能有创新,艺术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要要创新,不要怕抽象,抽象意味着象征,象征意味着作品蕴涵了更丰富的内容。”

李济民就是这样执着于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责任,“在古城里建设新文化,是文化人的责任!”这也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

发表于大众日报社城市信报第1312期F3版(2006年9月1日)

(责编:隋晓霖(实习生)、董子龙)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