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皿方罍的文化解读【2】

2014年03月21日09:59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皿方罍的文化解读

  皿方罍造型有何玄机?

  皿方罍从功能方面看,是一件祭祀时装酒的器物,但其造型却本自商代帝王的宗庙。

  从盖部俯视,可以明显看到抓手与盖像一个庑殿状顶。抓手与盖均四面坡屋顶状,两个屋面四角均饰四个钩状扉棱,类似建筑的柱;天顶部位均有一凸起的棱,显然表示的是“横梁”或屋顶的脊。盖主体部位的四面坡大屋顶,除了四角的扉棱,还在每面坡的中部饰凸起的扉棱,似表示建筑有廊,扉棱即廊柱。抓手与盖两个四面坡屋顶叠加在一起,正与文献上所谓“四阿重屋”暗合。与器盖相对应,器身方形、有8道凸起的扉棱,与盖(屋顶)也可对应。

  可佐证这种说法的材料还有著名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偶方彝,不少学者认为该彝就仿自商王都的宫殿建筑。此外,甲骨文中的庙字,就是一个方框,而宗教的宗字,则是一个单檐房子的侧视形象,殷墟文字中还经常看到有重檐建筑形状的文字。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了商代宗庙建筑基址,其中一个可能是商代最有作为的帝王武丁的祀庙,有考古学家根据考古发现复原出来的建筑形状,就类似皿方罍盖。

  皿方罍纹饰传递了什么信息?

  皿方罍造型,借鉴了宗庙建筑形制,纹饰结构,更可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屋顶朝上的面,分别饰四个内转角兽面、牛首状兽面、长喙鸟纹。器身从口沿开始观察,颈部饰两两相对的“长喙鸟纹”;肩部与腹部顶端,以龙形角兽首衔环为中心,有兽面纹、小兽面、长喙鸟纹组成一组画面;腹部主纹,上部为将吞噬对象吞噬到残剩个三角状身躯的大兽面;圈足上还有一组长喙鸟纹。此外,方罍耳上正面有蝉纹。

  解析这件器物的结构,先要解释一下几个特别的题材。

  其一,“三角体”问题。殷墟、三星堆祭祀坑、江西新干商代墓葬出土的器物上有类似纹饰,有的三角体还能看到完整的类似人的形态,三角体的大小,取决于被吞噬的程度。

  其二,多层相叠兽面的问题。盖与抓手兽面相叠,其实表现的是两种动物,其中一个是牛或其他食草动物,另一个是虎,表现的是虎等肉食动物吃牛羊等草食动物。

  其三,“长喙鸟纹”问题。这种形状的纹饰,习惯上都笼统地称为凤鸟纹,根据偶方彝上的装饰,大多应为鸮纹。鸮是一种可斗蛇虫的鹰类猛禽。

  此外,还有龙、蝉纹饰于器物上,龙有变化莫测之神通,蝉也具冬眠夏鸣之性。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皿方罍的纹饰结构对商周宗教活动中常见的牺牲、神格化纹饰等有比较完整的表达。

  从铸造者氏族来历、器物造型与纹饰等综合分析,皿方罍完整表达了商周时期的家国大事之一——“祀”。  (作者为湖南省青铜器研究专家)

上一页
(责编:鲁婧、张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