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陶瓷收藏这些误区你有吗

2014年03月13日08:40    来源:生活日报    手机看新闻

好古博物馆馆藏之清雍正青花缠枝纹天球瓶

好古博物馆馆藏之清雍正青花缠枝纹天球瓶

  在近三十年间,中国的收藏热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8000多万收藏大军。其中瓷器收藏占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惊讶。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约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而在2010年伦敦一家拍卖行拍卖中,“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中国最贵艺术品纪录。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收藏爱好者对陶瓷收藏的热情,一些业内人士也分析,继中国书画之后,下一个价格疯涨的板块将是古代瓷器。

  为什么陶瓷收藏会如此之热?这还要从陶瓷的历史渊源说起。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陶”与“瓷”不分家。中国文字中“瓷”字上边是一个“次”,下边是一个“瓦”,瓦即中国古代陶器的总称,所以“瓷”离不开“陶”。

  早期对于陶瓷并无文字记载,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山东龙山文化中,白陶、黑陶已经开始用瓷土作胎。到了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出现,开始有了对陶器的明确记载,而商代陶器已经有了瓷器的雏形,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汉代,便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技术领先的陶瓷文化。汉代瓷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明确记载有实物的瓷器,可以说,在陶瓷领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技术领先者,也是传播的源头。

  尽管我们对陶瓷如此追捧,在收藏中也不免走入一些误区,为了使大家能更精准把握陶瓷的收藏知识,提高自身鉴赏能力,笔者日前采访了好古博物馆馆长、山东华夏文化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胡彦彬,他有着30多年收藏、鉴赏的实践经验,担任多家知名院校、媒体、企业的顾问,也是本报特聘鉴定专家,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向读者阐释陶瓷收藏的误区。

  年代越久就越值钱吗

  胡彦彬馆长说,这个显然是不对的。早期陶器比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乃至汉唐,虽然年份久远,但从其工艺水平、观赏价值来看,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相差较大。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粗糙、造型和纹饰都很简单,例如汉代陶罐,虽然历史久,但市场认可度差,价值几百元,升值空间也相对较小。

  收藏古代瓷器,要选择重要窑址、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像带彩、带釉瓷器器型独特的如马家窑的彩陶、龙山文化的蛋壳陶这一类可作为古代瓷器收藏的目标。

下一页
(责编:董子龙、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