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盘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之“十大国宝”

2014年02月25日09:37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盘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之“十大国宝”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知大势已去,便将故宫部分文物分为三批运抵台湾。三批文物共计2922箱。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这批文物便入藏该院。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数量虽不多,但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举不胜举。

  一般我们大陆人所共识的国宝文物包括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新石器时期的鸟纹玉饰、汉代的玉角形杯等,商代兽面纹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窑宝石红釉观音尊,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韩干的《牧马图》。

  这里采用台湾人评选出的两个版本的排名,并且分别介绍(文物名称采用台湾的名称):

  网络评选出结果:第一名正是辨识度最高的“清翠玉白菜”,“战国龙形佩”,“元大雁玉带饰”,“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清掐丝珐琅天鸡尊”,“清高宗夏朝冠”,“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汉玉角形杯”,“清杨维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内专家评选结果:“西周散氏盘”,“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清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藏文大藏经”,“明帝鉴图说”。

散氏盘(周朝)

西周散氏盘

  公元纪年: Ca.9th-8th centuries B.C.

  文物描述: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后,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散氏盘在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盘上的铭文共357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位于今日陜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散国,被西北方的国侵占了土地,两国议和,戡定国界,国割地赔偿,过程与合约均铸在盘上,作为证明。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文物尺寸: 总高:20.6cm 内深:9.8cm 口径:54.6cm 底径:41.4cm 重量:21312g

下一页
(责编:张卉、赫英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