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姹紫无光确为真【2】

路杰

2014年02月18日11: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斗彩以成化时期最为著名,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奇秀,胎质细润晶莹,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成化瓷器特别讲究线条美,这对成化斗彩三秋杯高4.3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2.6厘米,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蝉翼,透过自然光可以清晰地看到杯外壁所绘的图案。但见杯上淡雅的青料描绘出两组山石花草,一边为野菊花,一边为山栀子花,平涂的青花山石没有表现过多繁复的皴法,因为成化时期的青花料是国产的平等青,故而蓝色的青料中透出淡淡的紫艳与一丝宁静的灰;栀子、雏菊、兰草从山石间隙长出,栀子花枝用铁红彩点缀碎碎的几点果实,与灰蓝色的山石形成反差,显得格外清新,错落有致。蝴蝶在蹁跹,蜜蜂在劳作,动静结合,栩栩如生,一派乡居野景,跃然盅上。

  “三秋”本指秋天中的三个月份,这三个月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怀揣来年的希望。忙碌田间,螽斯薨薨,喜蝶翩翩。此杯纹饰线条简练,彩料凝重素雅,宛如一幅闲适悠哉的野景,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和生活本有的情趣。

  三秋杯之所以名贵不仅因为存世量稀少,更是由于蝴蝶翅膀上所用的紫色彩料。这种色如铁赤,干涩无光趋近于紫、褐相间的色调就是成化斗彩独一无二的“姹紫”。“姹紫”一说来源“差紫”,本是形容“差强人意”之色。成化斗彩品种,使用“姹紫”最多的就要属带有蝴蝶的瓷器。可惜的是,这种带有神秘“紫彩”的成化瓷器,全世界也才几件而已。通过对几类带有“紫彩”的成化斗彩瓷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时成化“姹紫”一色并非是“烧差”的结果,而是有意为之。成化斗彩中的紫色彩料,应有两类。一类紫彩的如同紫釉,呈玻璃质感。以成化紫彩龙纹小酒盅为代表,整条龙纹都敷有紫彩,彩釉光亮且通透感强,这种紫彩还大量应用在成化时期其他的斗彩器物上。而另一类就是以“三秋杯”为代表的“姹紫”蝴蝶上,紫彩颜色失透,呈磨砂状。

  当时的工匠不知道用了何种配方的釉料,使得这种紫褐无光的色泽成为后世数朝无法仿效的特点,时至今日这种紫色彩料也是难以掌握的工艺难点,而成为鉴定成化斗彩瓷器的一大特点。这让我想起历史上“姹紫无光确为真”的鉴定名谚,这也是孙老当年结合实际鉴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除此作品外,让笔者联想到故宫秘藏的另一件成化大量使用“姹紫”斗彩的绝品——成化斗彩九秋盖盒。盖盒上蝴蝶翅膀也大量使用了这种“姹紫”的工艺,也是成化时期使用这种稀有“紫彩”最多的器物。这件成化斗彩盖盒与三秋杯题材相近,只不过上面的草虫、花卉更为丰富,显得热闹有余,雅致稍逊。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董子龙、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