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马不停蹄”观展赏画【2】

2014年02月10日08: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马不停蹄”观展赏画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除“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和“缶翁墨戏——浙博藏吴昌硕书画精品特展”两项精彩展览,还将举办“送春联”“送桃花坞木刻年画”“发现苏博:贝聿铭建筑探秘”“一帘芳意——古琴演奏”等系列活动。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包括江南风景题材、雅集题材、文学名篇题材、师承渊源题材、花卉竹石题材等,旨在通过作品与文献为观众解读曾经扮演过多重社会角色的文徵明。吴昌硕绘画擅花卉、蔬果、山水,初从赵之谦,后师任伯年,上溯扬州八怪,以及石涛、八大山人、陈淳、徐渭,其画构图奇特,色彩浓郁,笔墨淋漓,气魄浑厚;尤令人拍案叫绝之处乃以金石书法入画,线条凝练遒劲,气度恢宏古朴,开现代写意画派之新景象。他的书法,脱胎石鼓、自出机杼,凝练遒劲,力扛金鼎,独具高古遗风。他的篆刻,兼习浙皖诸家之长,进而上取商周古缶、功铭鼎彝,下挹秦汉碑石、封泥瓦当,以朴茂雄浑之美开晚清印学的一代新风。由苏州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缶翁墨戏——浙博藏吴昌硕书画精品特展”共展出吴昌硕书画艺术作品50余件,多数书画作品集中于艺术大师创作的巅峰时期,堪称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全新体验。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1月7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绘画作品展虽然无一件大家名作,但400余幅非专业人士的绘画作品却展现出普通人的绘画之乐。围绕“生活与快乐”的主题,展览选取了新西兰美术教育家冯凭和北京市东城区美育研究会推荐的儿童绘画,以及部分普通人通过画笔呈现快乐生活的典型案例。

孩子们通过毫无束缚的涂抹感受色彩的自由,老年人从绘画中找到的心灵慰藉,体坛名将、著名主持人、经济学家等在绘画中调剂忙碌的生活,都给观众以亲切的感受和启发。

北京画院美术馆

作为齐白石作品的收藏重镇,北京画院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推出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展之十“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春节期间将陪伴北京观众感受白石老人的丰厚人生。

在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绘画、书法、石印、手札等各种类型藏品中,手札的分量之重、体系之完备、种类之繁多是国内外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无可比拟的。此展完整呈现了北京画院收藏的所有齐白石手稿,包括日记、信札、杂记、诗稿等,不仅可以为齐白石研究提供新的史料,而且这些手稿本身也可以作为书法作品来欣赏,对于推动齐白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齐白石的日记及诸文,除个别篇章和个别论画段落外,都没有发表过。齐白石视艺术为『寂寞之道』,从不宣传自己,这些日记和文章也向来不示人。此次展览可让齐白石艺术爱好者有难得的收获。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春节期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推出展览包括“魅力新疆——摄影艺术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清代皮影展”等,展现着西部特有的风采。皮影,既是华夏民族承载现实理想的艺术形式,又是非现实时空中实践梦想的道具。在过去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里,皮影戏既是中国大户人家的私房戏,也是寻常百姓家庭的大众戏,它蕴含着读书人的治世理想,也承载着布衣百姓的世俗情趣。皮影戏将三尺影幕当做天地世界,将尺把影人当做千军万马,在这小小的皮影世界里伸张的是中华文明博大深厚的文化理想。2003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了一套完整的陕西华县皮影,这是一套当地皮影艺人家传的始作于清代的完整皮影表演道具,工艺精湛、色彩古朴、造型雅致、精美绝伦。这套皮影伴随着历史的喧嚣经历了几百年,现已无法计算它演出了多少人间悲喜,更不知它与艺人们之间有过多少辛酸故事,但它在艺人们世世代代精心传承和呵护下完整地保存下来,让人们有幸目睹和见证它尘封中魅人的风采。

广东美术馆

佳品云集贺新春,广东美术馆精心准备了“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望”“光的现代性——1850—1950意大利托斯卡纳油画展”“身·景——豪尔赫·马林雕塑展”和“梦剪生花——剪纸艺术展·工作坊”等展览和活动,希望让广大市民过一个既开心又有意义的艺术新年。

“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望”展出作品约160幅,以大事记的纪年叙述、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回顾了百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

“光的现代性”展览描述了一个关于意大利现代艺术开端的故事。故事开始于大陆和大海之间的光与色彩之旅,带观众欣赏牧草、沙滩、松树林以及乡村美景,遇见形形色色的渔翁、牧人、村民和城市居民。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手艺,为更好地向观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广东美术馆推出的“梦剪生花——剪纸艺术展·工作坊”,展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馆藏佛山剪纸作品、当代名家剪纸作品、剪纸工具、剪纸图书和剪纸教学视频,让观众感受到凝聚在剪纸艺术里的淳厚民情。观众还可以参加剪纸工作坊,动手学习剪纸,亲身体验剪纸乐趣,细品新年里的“老民俗”。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节日期间,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的“寻根·守望——沐浴圣地洗礼的北京知青”展览为许多已经步入老年的北京观众带来了感慨良多的回忆。展览分为“奔赴圣地”“新故乡新生活”“永不消退的烙印”3个部分,共展出珍贵的照片资料600余幅、实物近220件。45年前,两万七千余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奔赴延安插队落户。展览通过各大知青网征集的实物、照片以及知青创作的雕塑、绘画、书法等作品,配合全景的窑洞场景还原,朴素而真实地讲述了北京知青在延安的求索历程以及返城之后的奋进与坚守。

北京今日美术馆

北京今日美术馆推出的“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展”延续该馆展览的当代风格,是喜好当代艺术的年轻观众的一个好去处。近年来,我国大量数字艺术家亮相国际艺坛,其杰出的创作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展览选取卜桦、崔岫闻、冯梦波、金江波、刘茜懿、缪晓春、邱黯雄、吴俊勇和张小涛9位国内数字艺术家,展出他们近年来完成的最有代表性的虚拟二维和三维动画作品。

“奇境:安娜·查睿福个展”是今日美术馆引进的国际交流展览,展览旨在呈现克罗地亚艺术家查睿福终生对自然世界的痴迷和崇敬,将艺术家与花卉的不解之缘展现给中国观众。

上一页
(责编:鲁婧、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