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博物馆应重视收藏风险

张瀚予

2014年02月10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博物馆应重视收藏风险(且说收藏)

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逐渐建立或扩大自己的收藏。同时,博物馆也时常随着时间的发展,梳理收藏中不再能够与博物馆的使命或目标保持一致的藏品。对于这部分藏品,国外一些博物馆通常采取归还、出售、与其他机构合作长期出借等方式处理,国内博物馆则通常继续保管,却常常是藏而不用。在这些收藏工作中,博物馆其实面对着巨大的风险——除了对藏品潜在学术价值衡量的欠缺所带来的风险,亟待重视的是与博物馆藏品的背景、来源和交易方式相关的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风险。

文物所有权和归还问题相当复杂。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与现在国际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博物馆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基本工作:对某件物品进行购买或收藏之前,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对物品的背景、所有权历史、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确保收藏的是一件真实可靠、具有收藏价值的藏品。以非正常途径获得藏品所带来的风险很大,一不小心便会因此而涉入法律纠纷,影响博物馆的公关和形象等,这使得博物馆在通过任何形式将一件物品纳入自己的收藏时,原则上都应该认真考察这件物品是否有完整、良好的档案记录。

然而,在国内博物馆界,很久以来默认了藏品来源等信息的不明晰、甚至缺失,特别是当藏品进入博物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那时还未有任何有关这件事的疑问。而即便后来产生了疑问,也已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大多无从调查和证实。此外,博物馆还应考虑藏品与博物馆使命的关系、藏品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敏感性等问题,并且,不违反地方、国家与国际的法律与约定。

我国的博物馆长期以来收藏的大多都是来自本国的物品,来自海外的物品并不多。然而,随着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建设的发展,从海内外购买藏品,或从海内外接受物品捐赠等机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对新近收藏或即将收藏进来的物品的背景进行深入调研,可避免这方面的潜在风险。民营、私人博物馆尤其需要注意与藏品相关的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民营、私人博物馆,本身都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有关藏品的入藏、研究和利用,都应该高标准、严要求。

一旦因藏品来源或藏品归属权等问题与另一方产生纠纷,除了法律途径的解决方案,遇到实际归还困难之时,博物馆还可以与对方进行一些替代方案的协商。比如,博物馆以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的形式,与物品所代表的文化社区、群体之间进行互动。在物品的“物质性”归还方式之外,博物馆还可以试着以“虚拟”归还的方式展开与要求归还方的知识归还——实现从文物的所有权到知识和记忆的所有权的注意力的转变。在这其中,可行的具体方式有很多,比如以提供复制品的方式来解决不能归还真迹的难题。当然这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复制品应该被双方清楚地标示为“复制品”,否则,若干年之后,当真假难辨的局面出现,便会引起比现在更加复杂的、有关博物馆藏品的伦理问题。此外,持有物品的博物馆,在要求归还方的配合下,应该尽量完善和制作围绕物品的各种知识、文献等,以让藏品的文化附加值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除了避免法律风险,所应该坚持和追求的,应该是更多的东西。今天,一些博物馆的藏品已经脱离了自身的创作地点、发现地点和背后的文化,对这些物品的原有者(来源地)来说,一部分文化记忆因为它们的被转移而被破坏。尽管有一些博物馆也许并不是最初或者直接参与的破坏者,却应该是为了那些失去部分文化记忆的藏品做出贡献的推动者。

(责编:鲁婧、董子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