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回望85

林风眠耄耋之年画“赤壁”

2013年12月11日08:4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耄耋之年画“赤壁”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年),中国现代画坛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25岁归国。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宫女与花瓶图》等。晚年林风眠客居香港,深居简出,凭记忆重画在“文革”中毁掉的作品,几乎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

  “为艺术战!”1938年,林风眠抛出这个掷地有声的口号,几乎半个世纪后,“为艺术战”在林风眠先生所创办的学校里悄然复萌,并发展成为全国的一场艺术革命。在当代美术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策源于中国美院、辐射全国的“85美术新潮运动”影响深远。在黄永砯、谷文达、吴山专等当时备受关注的急先锋背后,林风眠、全山石这些老艺术家,也在积极进行着一场低调的“转变”。

  那是1985年,林风眠遁入香港第8年,在巴掌大的画室里,画完了《火烧赤壁》(左下图)。隔着香江,85美术新潮运动从林风眠曾执掌的杭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前身)起始,轰轰烈烈遍及全国各地,像是履行林老院长半个世纪前掷地有声的一句——“为艺术战”!

  林风眠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用写实手法表现的主题性巨幅油画《摸索》,首次打出“融和中西”的艺术旗帜,在画坛留下第一道笔触。林风眠沿着既定的“调和中西”方向前行,在已设定的个人风格基础上,添加“美”和“有力”的感觉。林风眠笔下的中国画和传统中国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他采用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的,但是,画面效果和作品所体现的意境却又体现了东方诗意,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林风眠不仅在自己身上实践着艺术革新,同时对彼时的中国绘画环境也进行着变革尝试。1925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从欧洲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特邀齐白石、法国画家克罗多(Claudot)来校讲学,希望博采众长。1927年5月11日,由林风眠发起并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开幕,这是时下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一次的艺术大展。然而民众缺乏热情导致大展最终流产。之后他转战杭州国立艺术院出任院长兼教授。林风眠又组织策划成立了“艺术运动社”,创办相关杂志《亚波罗》和《雅典娜》。林风眠在法国求学的经历和他对现代绘画的热爱,成为校内整体绘画风格的导向,当时绘画系学生同时接受中西绘画的理论和技巧,成长出诸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现代倾向的艺坛中坚力量。

  1937年,林风眠退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主流,回归画家本职。大约从1940年代开始,林风眠以太太、女儿为模特,多次练习尝试现代仕女画的题材。创作于1961年的《五美图》(左上图)因有五位仕女,令作品层次感提升,此画在今年的苏富比香港春拍上以1804万港元成交。

  在“文革”遭遇大起大落后,林风眠于1977年携40张画只身来到香港。8年之后,林风眠在巴掌大的画室里创作了《火烧赤壁》,画中只见如戏曲脸谱的诸历史人物面部,在火光浓烟中若隐若现,而舍去身体其它部位,画面表现集中在神情不同的脸谱上。

  林风眠说,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他在用真诚作画。而他的人生经历,用他的话说,是“神仙龙虎狗的日子都过过了”。

(责编:鲁婧、张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