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溪寺接引殿前的一对古石狮 周云 摄
巨型“佛”字蕴含禅意 周云 摄
从合川城区乘车,沿合化路(合川至化龙)朝渭沱方向西行,翻牟山,过方溪老街,一座溪水环绕的小山突兀在眼前。这山叫云归山,这云归山上的古寺,便是古代合州“四大名寺”之一的方溪寺。
从云归山脚下车,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沿着一条陡峭而狭窄的青石板山路大约攀登10来分钟,半山腰处出现一座依山而建的斜山式建筑,这便是方溪寺的接引殿。在殿前空坝上,卧着一“公”一“母”两头古石狮。尽管缺耳断腿,长满青苔,而历经沧桑的古石狮仍不失当年的古朴与雄风。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接引殿右面的一道红褐色石壁上,有古人镌刻的巨型“佛”字,该字高约6米,宽约4米,字迹流畅,字迹间蕴含着深厚的禅意,真乃是一幅难得一见的佛家书法珍品。
经过接引殿左边的一道石梯,登上云归山顶。阳光明媚的山顶,视野开阔,地势平坦。东面是寺庙的厨房与寮房,南面是弥勒殿,西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门口,有合川著名歌赋作家邓世昌撰写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菩提树下祥光不尽照环宇”;下联是:“莲花台上佛法无边度众生”。大雄宝殿正中,供俸着面目慈祥的释迦牟尼佛主。
与大雄宝殿相邻的,是北面的观音殿。观音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黑色木碑。左边一块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年)镌刻的“方溪春涨、涪江扁艇、龙耳旭日、坐虎松风、石坪秋月、仑石远眺、天池古迹、雷霹晚霞”等脍炙人口的“方溪八景”风景诗。右边一块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镌刻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碑记。两块木碑字迹工整,文笔秀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据常住该寺的一位老人说,方溪寺是一块“石船形状”的禅宗宝地。其西南方向正对着一个石鼓一样的大石坪,当地人称之为“雷坪石”。方溪寺与雷坪石一直流传着这样四句“谜语”:“石船对石鼓,金银二万五。若有人识破,买断重庆府!”意思是说,石船形状的方溪寺与石鼓一样的雷石坪,构成一个精妙绝伦的禅宗宝地,这里不仅暗藏着不少玄机,而且还隐藏着不少“金银财宝”。谁能识破这里的玄机,谁就能发现这里的金银彩宝,谁就能把整个重庆府买下来。
古往今来,方溪寺与雷坪石的玄机至今无人识破,也无人找到这里的金银财宝。尽管如此,方溪寺却有它悠久的历史与奇特的来历。据有关史料记载,方溪寺原名“云归山寺”,初建于唐代。随后又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加以扩建、维修,寺庙规模不断扩大,僧人不断增多,“云归山寺”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由于“云归山寺”前有一条萦回环绕、由西折东、近似“方”字形状的山间小溪,当地人称之为“方溪”。方溪旁边的“云归山寺”,于是便改称为方溪寺。
作为合州“四大名寺”之一的方溪寺,也与其他古庙一样,“文革”中惨遭不幸。古老的通明殿、大雄殿、观音殿、祖师殿及大量碑刻被毁。如今的寺庙建筑,几乎都是最近二十几年来恢复重建的。尽管如此,这里的游人与香火,依然是那样的旺盛。方溪寺的名声,依然是那样远近闻名。(通讯员 周云)
附录:
壬戌冬宿方溪寺
【明】文方
百转烟萝路转迷,翠微千丈与云奇。
岚根踏断霜正月,霞影凌空井射霓。
曲屈涪渝随界远,萦回星斗挂河低。
流年如驾惊尘梦,何日莲花出玉泥?
●文方:明代合州人,21岁登进士第,官至兵科给事中。因痛恶权臣严嵩专权,并时有评论,触怒于严。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被罢官归里,后奉诏复原官,于赴任途中病逝。
游方溪寺
【清】刘泰山
偷闲捐俗事,选胜到僧家。
水落溪声起,山高石径斜。
村竹迷竹舍,梵语散天花。
相对忘机处,疏钟下晚霞。
●刘泰山,字鹤坪,号砚农,清代合州人,乾隆年间贡生。因屡赴乡试不第,毕业执教于乡间私塾。其诗文多为描写合川的山山水水,《游龙多山》为其中之一。
春游方溪寺
【清】张兑和
方溪无十里,一路入韎霞。
树老依禅窟,花香近酒家。
古原烧后草,春雨社前茶。
薄暮钟声起,回头山月斜。
●张兑和:字绣园。清代浙江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以举人考充内庭教习,集资得知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知巴县,有治名。十七年迁合州知州。十九年知眉州,未满岁,升宁远府知府,未九回合州任。二十一年知达州、直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