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是中国古代的外销瓷器,以明清两代为主。中国一些商船在海上因故沉没,使这些瓷器沉睡在海底达数百年。时至今日,人们把它们打捞出水,使这些瓷器重见天日,多数瓷器上还粘有贝类的残片,“海捞”之名由此而来。海捞瓷除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外,一个“真”字或许是受到买家欢迎的原因之一。
有人收藏了百把紫砂壶,三把“顾景舟”款尽显身价;有人斗智斗勇,地摊上买长了贝壳的海捞瓷,坚信地摊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品味文化瑰宝,揭秘造假伎俩,9月4日周三21:25河南卫视《华豫之门》为您揭开收藏品上的文字密码。
□东方今报记者 张霓
◎三把“顾景舟”款尽显身价
凡是来到《华豫之门》节目鉴宝的藏友,大多是为了给自己的藏品“验明正身”,而今晚的节目中却有人不为藏品真假,只为让儿子多多见识收藏界的奇闻逸事,跟着自己一起玩收藏。
“我玩紫砂壶收藏已经好多年了,家里有好多紫砂壶,这次来,带了20多把,有三把顾景舟的,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想带着我儿子见识一下,让他也喜欢紫砂,爱紫砂。”抛开持宝人此行目的不说,主持人陈琨对他带来的藏品倒是颇感意外:“我看你这三把顾景舟的壶,底款好像都不一样。”持宝人倒是一点也不贪心:“三把顾景舟,我能有一把,都知足了。”到底这三把顾景舟紫砂壶有没有真的呢?
◎地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
随着国内的收藏热不断升温,喜爱收藏古董的普通市民越来越多,但他们对在早市、地摊、夜市上能够“捡漏儿”的好事似乎觉得可能性并不大。而今天来到《华豫之门》鉴宝的一位藏友却坚信:“地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
“这件东西收藏了也没几天,在地摊买的。”一听是从地摊上买的,连主持人陈琨都觉得不靠谱:“地摊买的?那你基本不用鉴定了。”持宝人也特别逗地跟主持人讲解了买下这件藏品的过程:“我当时也对老板说,‘哥,你这东西太假了,我不玩收藏都看懂了’。”
摊主一看持宝人算是个“行家”,就把他领到家里,从柜子里面拿出来一件还带着贝壳的“海捞瓷”。这回持宝人真信了,二话不说就买了回来:“你看这贝壳,一看就是海捞,而且藏得那么深,我估计没假。”
如此斗智斗勇地在地摊上买海捞,瓷器上的贝壳能否力保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