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人民美术馆>>Z>>赵英水
人民网>>书画>>正文

满架紫云纸上香

赵娅迪

2013年07月05日17:04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今天是2011年7月27日,大暑的第五天,室内室外又闷又热不堪忍受,早饭后爸爸又急催让我给他写短评了。

记得三年前,我在北京读研时曾为爸爸写过“热血?黄土地”和“我的爸爸·赵英水”。时隔几年我也成为大学教师了,而且是爸爸的同事。父女同一单位朝夕相处,因此我对他的日常工作、生活、思维方式、绘画理念以及人生价值的了解也就更立体、更透彻了。

爸爸低调、不善张扬,是美术圈的“大好人”,但他极为豁达而且善于自嘲。一个月前他因肾囊肿做了手术,手术台上爸爸还对医务人员开玩笑“别割错地方啊”,引的在场人员大笑不止。手术后爸爸醒来第一句话“有刀疤这才叫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爸爸住了十三天就逃回了家。手术刀口长达30厘米,如说爸爸没有压力、刀口不疼是假,但女儿深深地知道,爸爸是条“汉子”,更是爷爷奶奶的“孝子”,朋友们的“哥们”。他总不想让家人、朋友看到他的痛苦,他留给大家的总是笑声。阿弥陀佛!老爸今天又康复如初,他的“教授工作室”里又是高朋满座,笑声一片了。

《紫气东来》是爸爸康复后的第一幅作品。串串硕大的花穗挂在枝头并压弯了枝条,深深浅浅的紫云如瀑布倾泻而下,没有源头没有终极,只有生命力的紫色在激情中跳跃。密不透风的紫色之间绿叶明艳,显得灵动可爱。满架紫藤花热闹而又寂寞的开着,突来两只春燕,上下翻飞,缠缠绵绵萦绕不去。爸爸可谓“缠藤”高手,他画藤放松自如,提、按,顿、挫笔笔见情,遒劲缠绕酣畅淋漓;根根枝蔓形如龙形蛇步,一路蜿蜒。国画大师齐白石对画藤花曾题言“画藤愁不乱,能乱即有神。谓藤还却是,昙花岂认真”。这里的“乱”不是无序更不是草率粗野。是按照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一笔两笔不嫌少,千笔万笔不嫌多”的法则去处理疏密、空间关系而论。“藤”象征着生命又是人格的化身。这一切都与他的出身、阅历、学养、胆识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及他追求艺术的文化价值是分不开的。从这方面入手就能理解我爸爸的所思、所作、所为了。《紫气东来》是爸爸笔下的“常客”,喜爱紫藤花的朋友特多,收藏家往往是慕名索求,愿《紫气东来》能为爸爸及朋友带来好运。

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思存先生评价他的作品“给人的直觉印象是一扫陈规,意在翻新,因而画面中弥漫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元气’。”爸爸作画属于大手笔,他激情充沛,从不因创作所累,他的元气来自于对黄土地的情感,他是个典型的穿着“沙土袋”长大的乡下人,所以他现在的QQ用户名仍然是“乡巴佬”。中国写意画讲究在“写”上。写意需要画家首先对物象表现的欲望,然后把感受升华为具有高度审美的笔墨,通过高度概括、洗练的笔墨语言形成画面的意境,写出对物象的感受,或借物象之形抒发自己的情感。爸爸的画作讲究力量、运动、气势和张力,体现阳刚之美,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无病呻吟。他喜欢墨色浓淡并举,外弛内张的视觉效果,他常说画花鸟画不是画“标本”,花鸟画一笔下去不但有造型,而且还必须带有感情,笔墨是心灵的延伸,是画家的心迹与人格。中国人对于艺术的态度一直是强调一种“游于艺”,即不即不离、轻松随意的“游”的态度。宋代鸿儒朱熹就在《朱子语类》的《志于道章》提出,恰当的应对方式是“玩物适情”。只有把“自娱”当作个人品性、修养的符号化特征,而不妨碍绘画主题精神的表露,才能达到“非庸工俗匠所能及”的至高艺术境界。与“游于艺”的态度相对应的就是“适情适性”,随兴而发。这里的性情不能是鄙薄庸俗的,而是长期浸淫于传统文化后,绘画主体所具有的磅礴大气无所挂碍的情趣。爸爸画画追求的就是这种“适情适性”的态度,并且借助笔墨所传达出的风致。他所要构建的藤蔓,虽然只是一种视觉图像,但其内在的构成机制和结构关系是贴近自然状态的。在笔墨氤氲之中洗尽繁华气息,讲究实与虚的相配,使人力与天工完美结合,表现的圆融无碍。

爸爸始终保持一种笔墨风格的稳定性。只有笔墨风格的稳定,才有可能造就一位画家的总体艺术风格的形成。这是笔墨既依附于造型又独立于造型之外的特性所决定的。历来有成就的水墨画家,都有成熟与稳定的笔墨风格。正是有了这种稳定性,才能从中体味水墨画品藻中最为微妙和至美的感动。这是艺术带来的一种高峰体验,它抽象模糊,又具体而微。或清刚幽淡,一尘不染,或洗尽雕华,澄澈冲融。这种对水墨精神的品藻其实依托的是族群是的整体文化记忆,与传统古典精神有着文脉的上的联系,因而能给处在这个强大文化力场中的每个个体带来了一丝归依的温暖和精神的共鸣。

愿爸爸的生活与艺术都与画面所传达的生命蓬勃之气一样,如紫气东来,墨彩华章!

(责编:张千艺(实习生)、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