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主室中央放置有石棺床。房山区长沟镇发现一座大型唐代墓葬。墓主人推测是唐幽州节度使刘济。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墓室内清理出的已编号的青砖。新京报实习生 栗世民 摄
两块尚未开启的墓志,一为刘公夫人墓志(左),另一为唐幽州节度使刘公墓志(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11年在房山区长沟镇发现一座大型唐代墓葬。考古专家推测该墓葬主人为1200多年前的唐幽州节度使刘济。本周六,市文研所将组织专家开启墓葬出土的墓志,揭开墓葬主人真实身份。周六9时至11时55分,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对墓志开启进行现场直播。
墓葬发掘进入尾声
在配合北京文化硅谷建设过程中,房山区长沟镇发现一座大型唐代墓葬。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房山区长沟镇坟庄村西北的墓葬所在地,该墓地深度为5米,整个长度大约在34米左右,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庭、前甬道、耳室、壁龛、侧室、后甬道及后室等组成。
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馆长助理程利介绍,目前墓葬发掘已经进入尾声,墓葬整体结构及一些物品都已经出土。其中石质文物包括唐幽州节度使刘公墓志、刘公夫人墓志、须弥座彩绘石棺床、彩绘石佣、石构件等。
墓志完好无损保留下来
令人惊喜的是,这座唐代大墓的墓志铭完好无损地保留。墓志发现于前甬道北侧隔墙和主室们之间。盖顶部阴刻有“唐故幽州卢龙节度观察等使中书令赠太师刘公墓志之铭”。志盖表面装饰精美,四刹阴刻文吏怀抱十二生肖形象,四角阴刻牡丹花图案。志石与盖相扣,目前仍原地保存,尚未开启。刘公夫人墓志志石为正方形,四边立面阴线刻画卷叶牡丹纹样。目前也仍原地保存,尚未开启。
在考古中,考古专家在墓葬的主室中发现一具尸骨,程利表示,具体尸骨的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确认。而对于后来埋葬进墓葬的刘公夫人的尸骨具体在哪儿,考古专家也在进一步寻找中。
■ 档案
刘济 出生于公元757年,去世于公元810年,享年53岁。曾任卢龙幽州节度使,是1200多年前唐代一位“封疆大吏”。根据史料记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启动了分封割据管理措施。当时的北京名为卢龙幽州,被分封给了河北三镇节度使之一的朱滔,朱滔临死前把节度使的要职传给了表弟刘平,就是刘济之父。节度使一职属于世袭制,刘平死后将位传给刘济。刘济对唐政府忠心耿耿,连任三朝,他死后皇帝在墓志上追封了“中书令”和“太师”的封号。
■ 记者探访
17日,房山区长沟镇坟庄村西北的墓葬所在地首次对媒体开放。在文物专家的带领下,记者围绕墓葬外围进行了探访。据了解,该墓葬是在配合北京文化硅谷建设的过程中被发现。
墓志清晰记录墓主人生平
“墓志是代表他们身份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以对当时墓主人的情况和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很好的补充。”程利介绍,墓志上面有一个盖,下面是一个志史。在志史里主要介绍了墓主人的生平、家事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等。
墓门北侧为前庭,耳室位于前庭两侧,东西各一个。程利说,东、西耳室均放置随葬品,原有木箱、食盒等,已被盗掘,现仅残存铜饰件、动物骨骼、木板灰等遗物。耳室室内平面均为长方形,顶部均被毁。耳室墙体均用白灰抹面,上面绘有精美壁画。跟墓道一样,耳室墙体上的壁画也被布帘遮盖住。
6层棺床胜明清帝王墓
穿过主室的门进入主室,主室位于墓葬的中北部,平面近似椭圆形,主室被破坏严重,随葬品仅有部分残留。主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侧室,北侧有甬道与后室相连。壁面均抹白灰,绘有壁画,为红、黑、黄、绿等多种颜色绘制的人物及花卉图案。
在主室的北部中央放置有石棺床,当天石棺床全部用黑布遮盖住。程利说,棺床上原放置有石椁木棺,现已被毁。透过黑布能隐约看见,石棺床平面呈梯形,南宽北窄,仿须弥座式,由6层石条拼合砌筑而成。程利说,每层形式各异,或浮雕金刚脸及瑞兽造型,或彩绘莲花及牡丹图案形象。程利说,现在只能看见石椁南侧底板1块、南侧立板1块及顶盖1块,其他的底板全都没有了。“或被当地老百姓拿走修房、铺路用去了。”程利介绍,明清的皇帝陵,棺床一般也只有一层砖石,而刘济墓棺床多达6层,非常罕见。(记者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