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院长:华侨华人促进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原题)
“文物离开原生地就像‘孤魂野鬼’一样,没有了自己的根。故宫的文物最体面的地方就在于这里(故宫)就是它们的家。”
1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华文学院作题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演讲,向逾百位来自北京华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介绍了紫禁城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得到了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无私的赞助和支持。”他在演讲结束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促进流失海外的一些珍贵的中国文物系统的回归。
单霁翔指出,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中国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始终给予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100多年前,张謇先生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院,其藏品就有来自海外华侨的捐赠及支持。
他表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海外华侨华人由于独特的文化眼光和接触世界其他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将很多先进的理念引入到中国,“比如国家文物局第一任局长郑振铎先生就有华侨的背景,在他整个文化生涯中,也都充满海外华侨的支持”。
当前,众多唐人街、华侨华人会馆、百年华校及名人故居广泛分布于海外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历史沉淀和当地华侨历史的“物化”。单霁翔表示,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共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资源应该通过博物馆汇集展示其整体面貌。
单霁翔指出,当前,中国各地博物馆建设正进入一个高潮,每年都有100座以上的博物馆建成和对外开放,但是其完整性、系统性等还需要不断地提升,“专题类的博物馆有很多需要填补的空白”。
谈及正在兴建中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单霁翔表示,大陆这些年不断有华侨华人主题的博物馆和展览推出,但是有一个“中国”字头的华侨博物馆还是非常需要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建设一座大型的专题博物馆,馆舍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藏品。”单霁翔指出,华侨主题博物馆藏品的汇集,需要动员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线索和无私捐赠,以便使藏品的汇集更成系列;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多线索,使华侨华人文化能够得到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展示。
“故宫博物院经过7年的文物藏品清理,首次摸清了家底。”当日,单霁翔还精确报出北京故宫各类藏品数量。据他介绍,截至2010年底,故宫博物院藏品共有25大类,总计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1.98%。
他介绍说,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每天接待来自国外的参观者达200万人次以上。迄今,故宫博物院已经与世界上18家著名的博物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展览互换、人才交流、学术研讨以及文化产品的研制,向国际社会传播故宫文化。
单霁翔也表示,北京华文学院是一座有60多年建院历史的学校,故宫博物院是一座有88年历史的博物馆,双方既有共同的文化追求,也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资源。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播方面加强合作,更好地服务海外华侨华人群体。(记者 张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