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收藏诞生“新物种”金丝楠薄浮雕亮相广州
寻宝图
在千年不腐的“帝王之木”金丝楠上做雕刻,而且是在仅有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几层的图案,会有怎样的效果?中山五觉斋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静木清缘——金丝楠薄浮雕艺术展”,向大家展示了它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金奖的魅力。
在350年树龄的金丝楠木上雕刻
天然生就的织锦般的金黄丝光,正是金丝楠木区分于其他木料的最大特点,使其天生就具有一种优雅怡和、泊然端静的贵气。
《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是以郎世宁为乾隆皇帝创作的《清宫画十二月令图》为蓝本,展现的是寒暑更替、四时往复的气候变化和物象的交替。都取材于350年树龄的老料金丝楠木。更为难得的是,这十二块木板皆取自同一棵树材,而且还没疤结。
这些现在以万元为计价单位的金丝楠木,五觉斋主人郑华星多年前是按吨收回来的,“多是建筑拆迁后回收的,也算是一种保护,否则当地人会当作柴火烧了”。而之所以选中金丝楠木作为薄浮雕的载体,“首先它有千年不腐的特性,最适合雕刻传世佳作;其次它质密而温和,适合精雕细刻;第三是其纹理很细腻,温润。加上精湛的薄浮雕工艺,使之呈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雅致和静穆清幽的审美意趣”。
薄浮雕工艺“刀刀惊险”
《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主创卢小华是浙江东阳颇有名气的薄浮雕技师,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旧时的薄浮雕多见于富贵人家显耀门庭的门板装饰,像这样雕刻出独立艺术作品的还是首创。”很多人以为立体感十足的镂空雕最难,实际上,在仅有的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几层的图案,薄浮雕所花的心血更多。
谈及创作过程,卢小华用“刀刀惊险”来形容,因为薄浮雕的雕刻深度实在太薄,容不得有一刀的差错。一扇火柴盒大小的雕花窗户,一名技师要雕上一个星期。而且《十二月令图》的蓝本是绢本工笔画,转换成薄浮雕语言又是一项技术难题。为此卢小华尝试着将工笔技法与写意技法相结合,并融入玉雕、根雕、竹雕等多种传统雕刻工艺,远山轻扫,屋宇隐约,同时根据木材的纹理加以巧雕,并在画面布局上大胆增加上下留白,更添天高地广、山长水远的意韵。单在水纹的处理上,12幅薄浮雕就体现着12种不同的水纹。
未来文玩收藏将有更大发掘空间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瀚海春拍上,一组“春夏秋冬”金丝楠薄浮雕4条挂屏拍出了690万元的价格。
有专门收藏文玩类的玩家表示,在文玩类收藏领域,目前的收藏多偏向于传统工艺和审美情趣的旧物,体现当代精湛工艺的高雅文玩并不多见。金丝楠薄浮雕的出现,也代表了未来的文玩收藏将有更大的发掘空间和价值。
故事
高薪请来薄浮雕技师
“现在的工艺美术行业非常浮躁,大家挣破头评大师,很多‘夫妻档’都是老婆前店卖东西,大师后店忙赶货,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怎么有可能潜心出精品。我们团队的很多师傅,在雕刻领域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经验,完全具备了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资格,但他们对这些虚名并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不屑一顾。我一直给他们灌输这么一个理念,有这样一个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艺,创作世代相传的作品,比花时间花精力去评奖更有意义。这样的创作态度,我想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鼓励和推崇。”郑华星如是说。
能够让这么多雕刻大师抛弃功利潜心创作,这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多年前郑华星前往浙江东阳考察木雕技艺,在大街上遇见一位面容酷似六小龄童的精瘦小伙。他好奇地大叫一声:“悟空!”两人相视一笑,攀谈起来,得知卢小华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薄浮雕技师,郑华星便执意要去看他的作品。尔后,二人相谈甚欢,惺惺相惜。卢小华告诉郑华星,他16岁开始学习薄浮雕技艺,20多年来,有一个久未实现的梦想,就是倾注自己的毕生所学雕刻十二月令图。惜才的郑华星当即允诺帮他完成这个梦想:“我给你提供后勤保障,每月6万元工资,你想刻就刻,我不给你定指标下任务。”伯乐与千里马一拍即合。(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