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花街之和平苑
1900年的沙面大街
白鹅潭畔沙面南堤岸的林荫道路
广州沙面南临珠江,是位于白鹅潭北岸边的一个面积0.3平方公里、有着独特历史人文风貌的椭圆形小岛。
沙面曾是全国唯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1996年,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地理环境幽静秀美,整体呈现“三横五纵”格局,整饬有序。多种人文风格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有深刻的文化意向,为多重文化元素复合相存之典范。
岛内既驻有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行政机关和广药集团、美晨集团等知名企业,又分布着白天鹅宾馆、广东省外事办礼宾府、沙面会馆等高端接待点,林立其间的茶馆、咖啡廊、西餐厅、特色菜馆等更造就了沙面多元的美食文化。
如今的沙面,承载中西文化交流、构筑优雅人文氛围,成为繁华都市中的一方清净地。
沙面历史沿革
沙面原是一片沙洲,南临白鹅潭,北面与沙基(今六二三路)相连。明代设“华节亭”,管理外商货物进出。清代中叶建西固炮台,拱卫城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国以“十三行被毁,须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胁迫清政府将沙面划为租界,在其北面挖掘人工河,划洲成岛。直至1946年,沙面才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沙面的租界历史长达85年,解放后单独设区实行管理。1950年,改设直属市政府管辖的沙面街办事处统一领导管理。随后几经复迭,至1969年转属广州市荔湾区辖管。期间,为更好地开展沙面地区的规划设计并对其进行集中管理整治,曾于1959年、1984年分别成立了由当时广州市领导兼任主任的沙面整理委员会、沙面地区管理委员会等特殊管理机构。
百年风云,曾有10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9家外国银行、40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
沙面文史荟萃
1.血战西固炮台。清代中叶,沙面建西固炮台,拱卫广州。1841年5月21日,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军民在白鹅潭与英舰队激战,后退守沙面西固炮台。
2.孙中山与沙面。1922年7月10日,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坐镇白鹅潭上的永丰舰,指挥对叛军作战。是日,粤海关英籍税务司人员从沙面转小艇登上永丰舰谒见,称白鹅潭毗邻沙面,提出舰队驶离白鹅潭及孙中山离粤等要求。孙中山先生指出:“此为我方领土,我可往来自由。”
1924年,沙面华籍工人及巡捕举行总罢工,抗议“新警律”条款侮辱人格。英法领事就此事晋见孙中山先生,要求弹压,孙中山先生指出:“沙面为中国领土之一,外人以居留资格,实无取缔华人权”,最终罢工取得胜利,沙面租界当局取消“新警律”。
同年,沙面英租界内的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发动商团叛乱,英军舰集中白鹅潭支持商团,英领事向大元帅府发出“最后通牒”,孙中山先生提出最强烈抗议,并派军平叛。
3.周恩来与沙面。1925年6月23日,沙面英法军队向游行群众开枪扫射,制造了死亡52人、重伤117人、轻伤无数的“六·二三”惨案。当时,身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就在游行队伍中,幸免于难。10月3日,周恩来先生为军中死难者题挽词:“喋血沙基为帝国主义死敌,转战潮广为国民革命先锋。”
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其后根据他的指示,广东成立沙面整理委员会,由当时广州市市长朱光担任主任。
4.宋子文与沙面。1943年,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的宋子文在重庆同英方签订正式条约,包括收回沙面英租界。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设“沙面特别区”进行管理。1946年l0月24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租界。
5.越南志士范鸿泰。1924年5月19日,沙面维多利亚酒店,在举行招待法国驻越南总督马兰的宴会上,越南革命党人范鸿泰投弹行刺马兰未遂,被追捕时溺水身亡。
6.孙立人的新一军。抗战胜利后,孙立人所部从东南亚战场返国,军部驻扎在沙面。
7.早期民主革命家邓荫南先生。1900年,史坚如筹划炸毁总督署,当时邓荫南等雇紫洞艇一艘,泊于沙面江边,在其中策划指挥。
8.沙面《中西报》。1895年前后,《中西报》最为风行。为避免官吏鱼肉,报社以沙面为发行所,托庇于沙面租界。
9.著名建筑设计师帕内。亚瑟·威廉·帕内,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师,1903年来到沙面,与友人创办治平洋行,主营建筑事务,其后佳作不断、声名鹊起,被誉为“建筑师中的建筑师”,成为广州城市与建筑近代化的重要实践者与见证人。
帕内事业发轫于沙面,作品最多现存沙面,他回国后设计的建筑(包括墨尔本的标志性建筑“米歇尔之角”)融会贯通地注入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和建筑元素。1914年,帕内为自己设计了一栋小楼,命名为“沙面”,寄托对广州沙面那段美好时光的眷恋之情。
沙面建筑特色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53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反映了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同时对岭南文化兼容并蓄,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活的建筑博物馆”。
1.新古典式
代表作:沙面大街54号汇丰银行、沙面南街18号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手法,追求雄伟、严谨。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
2.折衷主义式
代表作:沙面英国领事馆、沙面英国亚细亚火油有限公司、沙面伪招商局
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3.券廊式
代表作:沙面南街2-10号印度人住宅、沙面南街20号法国领事馆
平面简单,立面是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后为适应当地气候而产生的,故又称为殖民地式。
4.仿哥特式
代表作:沙面大街14号露德教堂
哥特式建筑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其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5.帕内在中国的成名之作:粤海关俱乐部
该设计使用了大量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的元素,俗称“红楼”。最具特色的是,屋顶为合金波纹瓦,建筑的两侧耸立着两个圆锥形尖塔,像童话中的城堡。
6.华南第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瑞记洋行
建筑正面直到二楼由花岗岩构成,外墙是砖和混凝土,其他各个部分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曾装有广州第一部电梯。有学者更称之为“华南地区第一幢真正意义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地板、梁、柱、隔离墙等结构都采用卡恩混凝土浇筑,并且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值得大书特书”。
沙面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1.百年古树
沙面绿树成荫,1985年《关于公布保护广州市古树名木的通知》公布广州市首批受保护的209株古树名木中,沙面岛就有102株。
2.千米花街
沙面岛上道路布局为“三横五纵”,规划整齐。其中沙面大街是“中横”,亦称“千米花街”,内含叠水泉、律动带、友好园、和平苑、典雅林五大人文景观区域。尽显优雅宁谧、亲切宜人的气质。
3.古铁炮
有关部门在1958年整治沙面时,出土了8000斤和6000斤的大铁炮各一尊,现在原地陈列。
4.主题雕塑
历年来,众多雕塑艺术名家为沙面专题创作了数十件雕塑作品,取材以人物为主,有晚清民国时期生活图貌,也有当代沙面的人居风情,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中外文化交融的作品。
5.文化交流活动
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组织策划了以中西知名节日、各国特色文化为切入点的贯穿全年的“欧陆风情沙面汇”系列活动,圣诞元旦嘉年华、西方情人节派对、国际儿歌节汇演、慈爱母亲节、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为市民朋友献上一场场文化盛宴,为沙面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亲青创意沙面街”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市、区委员会以及众多协会、媒体共同主办的广东省青年文化创意市集活动。旨在展示推介青年文化创意成果、传播推广时尚创意文化、培育孵化文化创意社会组织、凝聚培养青年文化创意人才。活动从2012年5月启动,每月一期,每期两天,构筑沙面文化休闲气氛。
6.文化载体
沙面岛内分布着众多高端接待场所及文化展示场馆,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多层次、多维度地诠释着此处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1983年落成的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宾馆,先后接待过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多国元首和政要。
近年新建了省礼宾府、沙面会馆等高端接待场所。迄今,礼宾府已完成了包括在任加拿大总理、美国前财长等多国官员的多达40次接待任务。沙面会馆作为海关系统高端接待点,多次承办各种学术会议,欧盟领事也在此进行聚会6次。
2012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省外事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地方公益性外事专业博物馆,全面展示广东珍贵的富有历史价值的外事礼品,迄今已先后接待过多国领事和外交部长。
沙面历史文化展览馆,运用现代科技、实物模型、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综合展现沙面的历史价值和人文风情,呈现沙面百年来建筑、人文、环境的不断演变。
新开发的沙面综合网站和二维码多媒体展示系统,内容集历史文化内涵、街情民意、文物建筑、美食推介于一体,是阅读沙面文化的窗口。
沙面的规划与保护
广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沙面是广州现存最完整、最典型、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街区。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沙面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关注和保护。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指示:“要妥善保护建筑,保护原貌,作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沙面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文物、规划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先后制定了《广州沙面建筑群保护规划》以及《沙面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详细规划)》,明确了保护范围、保护要求及保护目标等要素,提出在维护旧城传统风貌特色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和优化社区功能。
沙面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被誉为廉政、文化、民生和优化发展模式工程之典范,是广州迎亚运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本次综合整治工作共投入2.6亿元,以和谐三维视角、创设防洪花堤、文物建筑立面整饰、独特绿化景观、光亮设计等为设计理念,六位一体,分别进行建筑外立面整饰、道路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公共绿化维护等建设。整治中,主要进行保养性维护,采用高标准的保护性修复设计、工艺和材料,建筑外立面统一实行“卸妆复容”,恢复建筑物的原有特色。2010年,整治工程顺利完工,重现百年风情,并且解决了岛内原有的内涝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辖内的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天主教堂等相关单位,为配合整治工程,积极自筹资金1.13亿元,对自用房屋进行修复、整治和美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沙面,是构成近代广州历史文化和生活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它汇集了欧陆近现代建筑艺术精华,在依法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下,将承载国际交流、文化展示等功能。
沙面,不仅是广州的沙面,更是中国的沙面、世界的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