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古代名家>>明代名家>>文征明
人民网>>书画>>正文

“吴门画派”文征明:一幅画与500年前艺术圈

2013年04月09日15: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1527年辞官还乡的文徵明,在那年春天,于苏州城外画下一个圈,聚起一群文人,江南的艺术圈在此崛起。文徵明堪称500年前江南艺术圈的精神领袖,“吴门画派”最重要的领军人物。

吴门画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文徵明擅长清逸深秀、文雅典丽的隐居山水画。明朝中期,在他的带领下,“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文徵明在嘉靖时期主宰江南文坛三十多年,不但振兴了吴门画派,并且改变了当时整个艺术圈的生态,使得艺术圈从“浙派时期”的粗线条,进化为“吴门时期”的缤纷多彩。

文徵明长寿而勤奋,在他众多的传世作品中,我对其中的《松壑飞泉》特别感兴趣。《松壑飞泉》并不是文徵明最重要的传世杰作,但是这幅作品创作的时间,却是文徵明艺术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件作品起笔到完成的5年,也是江南艺术圈建立的重要节点。

文徵明出身官宦之家,入朝为官、经世济民是这位儒家文人的最高理想。但他参加了十次乡试,全都失败,53岁还没有考取举人。1523年(嘉靖二年),在父亲旧友的推荐之下,文徵明进入翰林院。在明朝中期,对于仕途上的文官来说,作画毕竟是旁道。文徵明在翰林院三年间,只作了11幅画。他在翰林院的生活也并不愉快,政治斗争远比他想象中更残酷更复杂。文徵明曾经被翰林院里的两位状元当面出语讥讽:翰林院什么时候成了画院啦?把画匠都招进来了。

文徵明在京城只待了三年九个月。五十年来心怀天下的儒家理想终于在官场权斗中破灭。辞官之后的文徵明,人生观已经完全转变,不再奢望在政治上一展抱负。58岁的文徵明在1527年春天坐船回到了苏州老家,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全心投入文人画的创作中。

绝望,有时是堕向深渊的单程票,有时却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金钥匙。仕途绝望的文徵明,却开启了另一扇门。所谓的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只是外界强加给文徵明以及他所在时代的文人的价值观与理想,做一个畅游山水的隐居文人,才符合文徵明与他的同志们的内心。

回到家乡之后,他开始创作《松壑飞泉》,历时5年。“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文徵明的风格早年疏简,中年繁复与疏简兼备,晚年回到繁密深秀。《松壑飞泉》属于文徵明繁密深秀的风格。作品从构图来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是繁密的山体堆叠,一道飞泉从山涧涌出。下半部是数株苍劲的大松树,树下有数位文人在此相聚。

上半部分,高耸的山体,象征着士人的节操与经世济民的志向;下半部分,文人雅士的林间雅集,则是文徵明念念不忘的文人理想生活。这幅作品的上下两部分,是文徵明作为朝廷官宦和散逸文人的两种境遇的影像重叠。

怎样做艺术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深度,怎样发扬艺术的影响力则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广度。事实证明,文徵明不但完成了他在《松壑飞泉》中所表达的归隐山林的理想,并且以他的杰出才能与影响力,成就了一群江南失意文人的艺术理想,同时掌控了艺术圈的话语权,改变了整个艺术圈的生态。

明朝初期,以朱元璋为首的皇家、贵族、宗室都出身于最贫困的下层社会,他们无法欣赏元代末期那种内敛、含蓄,带有个人哀愁的文人画风格,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和贵族都喜欢气势磅礴、猛气横发的绘画。在皇室和贵族的支持下,雄浑大气、浓墨渲染、强劲雄健、恣意狂放的浙派绘画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

到了明代中期,浙派渐显颓势。浙派走下坡路的原因,其一是浙派画家人才凋零;其二是以文徵明为首的文人画家的势力逐渐控制了整个艺术圈。整个文化圈的审美意趣在吴门画派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转变。浙派画家渐渐无法立足。

当文徵明和一群江南失意文人掌握了文化话语权之后,新的艺术圈呈现出另一派气象,整个艺术圈的生态、运作方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松壑飞泉》的创作时间,是文徵明成为江南艺坛灵魂人物的转折点;《松壑飞泉》的主题表达了画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归隐山林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的隐士心态。对比今天的艺术圈,无论是灵魂人物、隐士或者伟大作品都难得一见。今天的艺术圈,无论传统还是当代,自封的“大师”遍地,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灵魂人物;门派之争依然存在,但是少了艺术理念之争,多了资本利益的纠结;水墨画无法承接传统,当代艺术又水土不服。

每当我对今天艺术圈的人与事失望之余,总会想起这幅《松壑飞泉》,想起文徵明。是文徵明与《松壑飞泉》让我相信,既然500年前的艺术圈中曾经诞生过如此杰出的灵魂人物、人品高洁的隐士,以及伟大的作品,就算艺术圈的现状不甚理想,明天也会光明再现。

(责编:任文(实习生)、鲁婧)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