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外国名家>>M>>米勒
人民网>>书画>>正文

巴比松画派

2013年04月02日14:20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于是,以卢梭、狄亚纪要普勒、科罗和米勒为主要成员的、在欧洲美术史上声名卓着的“巴比仲画派”就这样形成了。此后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许多法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画作品《播种者》( 1850 )、 《牧羊少女》 (1852)、《拾穗者》(1857)、 《晚钟》(1859)、《扶锄的男子》 (1863)、《喂食》 (1872)、 《春》 (1873)等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从不虚构画面的情景,每一幅画都是从耕耘着、放牧、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淳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是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才气,受到老师的鼓励立志学习绘画.

由于生活的艰难,米勒不得不画一些仿蒲珊和佛拉贡纳的罗可可风格的香艳体绘画,放在画店里出售.但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时刻希望着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淳朴而勤劳的形象.1848年,他画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卖了500法郎.他同他的朋友、动物画家夏尔.雅克商量,用这笔钱到罢比松去定居.当时,画家卢梭和狄亚兹已经在那里安家,米勒十分向往他们的生活.于是,米勒迈开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1849年7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5个孩子,同夏尔?雅克一起,坐上了一辆笨重的日式释车,驶向离巴黎90公里的枫丹白露,然后,背着简单的行囊,步行来到巴比松村。这个农民的儿子终于又回到了农村,望着那儿的树木和田野,他高兴地喊着:“阿,上帝,这里真美呀!”他又呼吸到土地的芳香,又听到了森林的喧嚷,他童年时神往的一切重又呈现在眼前。”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评价“巴比松画派”和米勒的关系: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米勒的风格,按照画史的严格区分,不应划进巴比松画派。可是米勒住在巴比松村达27年之久,时间比谁都长。在那里,他上午去田间劳动,午后画画,长年累月没有改变过,所以,他了解巴比松比谁都深刻、贴切。”

 

(责编:赫英海、鲁婧)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