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现代名家>>钱绍武
人民网>>书画>>正文

叶廷芳:巧缘钱绍武

2013年03月26日16: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钱绍武这个名字在艺术界至少享有三重身份:雕塑家、画家和书法家。

他第一次给我留下印象是1993年,那是在中国美术馆的罗丹雕塑展上:很多观众正围着一个人听他逐一讲解展品。我走近一看,脑子里马上一个闪回,浮现出四十年前在北大听文艺理论教授钱学熙讲课的情景,莫非这两人有什么血缘关系?后一打听,他就是中央美院的雕塑系主任钱绍武教授。

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艺术界的朋友们在北京市郊区怀柔县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山谷里搞了个“雕塑公园”,让我去看看。“公园”里散落着不少迁入城市的农民们撇下的旧式空房子,正在甩卖,朋友们用了万把块钱各自买了一幢,而钱绍武先生一口气买了三幢!它们有序地坐落在一座缓坡上,钱先生用一圈围墙将它们围成一个大院,俨然像个新“农庄”。我颇为好奇,很想进去探个究竟,借以认识一下这位大气派的“庄园主”。可惜不巧,偏偏那天他不在。我心想:看来跟他没缘?

过了一些时候,张抗抗夫妇要我搭他们的车和王蒙夫妇一起也去“雕塑公园”领略一下艺术家们的雅兴。这次正巧发现我的老朋友邵大箴正和钱绍武一起在“公园”转悠,经邵的介绍,我算正式认识了钱先生,发现他待人很热情,总是笑声朗朗。因为人多,这次只是礼仪性地寒暄一番。和钱先生的真正相识已是新世纪的事了!那是2005年,我应邀参加在厦门举行的一次全国雕塑巡回展,真巧钱先生也在场。三天的论坛和游览,我们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谈。这时发现,我和钱先生在性格上和艺术观点上都相当投合。此后就开始了友谊的往来,以至在他真正有了自己的“乡间别墅”的时候,他专门让司机来接我去他在昌平的家里做客。

坐定后,我即把心中猜疑了许久的“钱学熙”的名字说了出来。他立刻活跃起来:“哈,那就是我父亲嘛!他原本是初中生。怎么样,还像个教授吗?”我说:“那还用说!而且我好运气啊,学到三年级的时候,周扬直接指示我们系主任冯至:立即组建文学专门化班,以培养外国文学专业队伍!于是把令尊特地从中文系调到西语系文学教研室,和朱光潜一起,分别教我们文艺理论和美学。”听到朱光潜的名字,钱绍武先生的情绪又活跃起来:“哦,这可太巧合了!你知道吗,朱先生还蛮看得起家父的哩!我看到过他给家父的一封信,信里夸我父亲的文论在‘国内无出其右者’。我是外行,不知朱先生此话是否公允。”他认为,其父调西语系也许正符合本人的夙愿,因为当年“父亲在苏州桃坞中学就迷上了英国文学,初中毕业后即自学英文,成为‘同义词’的专家,又从事文学批评”。接着他话锋一转,批评起他的祖父来:说祖父曾留学日本,原是学医的,后来学了法律。据说还是无锡的“四大才子”之一;但他回国后认为这是封建家庭,就把全家4000多亩地全卖了,“其中3000多亩就卖给你们所杨绛的父亲。可他把钱全用来挥霍!我祖母一气之下跑到苏州,自谋生计,她很坚强,也很敬业,靠自食其力,培养了我父亲。”因此,“祖父和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后来有一次在杭州,偶然参观了一下钱王祠,方知江浙一带的钱氏谱系自五代末期的吴越王钱镠开始就是个代代人才辈出的大家族,清末民初出了个钱谦益,是大名鼎鼎的大学者。到了近现代更有“井喷”之说,诸如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钱穆、钱锺书、钱其琛等等无不是钱氏家系的!无锡是这个家族的大本营,莫非出生在无锡的钱绍武也是其中的一员?于是我决心打破沙锅问到底。钱先生在电话里完全满足了我的愿望。但他怕我记不住,鉴于“我们是两代人的交情了”,他又特地用毛笔写下他的“家史”寄了来。果然他是名门望族的后裔:他的高祖钱勋是李鸿章的私人秘书之一,后有道台衔,在乡里颇有善举,如创办“安阳书院”等;曾祖钱广泰系许静山任“四国公使”时的文化参赞,不幸四十余岁即死于海难……

由于话题是无锡,我不由想起了我所景仰的那位不幸的音乐天才阿炳。我一问,钱老又立刻兴奋起来:“哈,我们是街坊嘛(又是一巧)!我十几岁的时候,几乎天天看见他拉着胡琴,在周围里弄里转悠”。接着他脸色突然阴沉下来,“可那几乎是在叫化啊……”不久,钱先生换了一幢更大的住宅。尚未来得及走进大门,就被大门左侧一座约两米高的偌大人物铜雕吸引住了!一眼就看出那是正在拉胡琴的阿炳。这时,我耳边仿佛响起了《二泉映月》那动人的旋律。啊,这是无锡的一位听觉艺术天才和一位视觉艺术天才的精神交汇和对话!钱先生说,这是他应无锡市邀请创作的一件阿炳纪念雕,复制了一件带回来。“我们昔日是邻居,现在依然是邻居!”

在上世纪50年代,钱绍武深造于苏联列宾艺术学院,很快以雕塑成名作《大路歌》蜚声中苏艺坛。回国后执教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后任该院系主任。同时他在书法、绘画乃至艺术理论方面均有不俗的建树。他带着创新意识,以新颖独特的构思和娴熟的技巧,尤其是深邃的哲理,创作出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包括雕塑、绘画和书法。他的《李大钊》、《李白》、《陈子昂》、《杜甫》、《阿炳》、《孔子》、《曹雪芹》、《闻一多》、《孙中山》、《神农氏》、《炎帝像》等等,都是见证他雕塑艺术实力的上乘之作。它们散见于全国许多城市的厅室、博物馆、广场、公园、河滨。他的大幅水墨画《李白》气势磅礴,把诗人那仰天长啸、气概非凡的精神风貌生动而强烈地表现出来。他的书法更是气度不凡。

每次见钱先生,谈着谈着他很快就进入状态,激情飞扬地谈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对“空灵”的体悟:当你被创作冲动所左右,胸有成竹拿起笔,即将落墨的那一瞬间,作品的命运就决定了!你想再来一次,也许会更好?但不可能了,那个原生的“气场”不在了!这就好比古人论打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啊,这正暗合了我多年坚持的一个观点:美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重复的!

鉴于自己年事已高,今年年初钱绍武先生把他的全部雕塑、绘画和书法作品捐献给了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此举令人感佩。

(责编:任文(实习生)、鲁婧)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