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古代名家>>清代名家>>朱耷
人民网>>书画>>正文

朱耷《松鹿图轴》:形式“写神”

2013年03月14日16:49  来源:中国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画不是写形,而是写神、写形二者合一。现在在艺术创作上,一讲到形式,往往就认为是外来的,是西方现代主义中的形式主义。其实,中国画一直非常重视形式的构成。翻开中国美术史,任何一个大家之所以开宗立派,首先在形式上有突破,和别人不一样。“清初四王”的作品,大多在形式上和传统的绘画没什么区别,也就成不了在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家。“四王”之中只有王原祁把山石构成用折叠式,追求整体的大块效果,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四人之中独树一帜。黄宾虹绘画中那种间架构图,很明显是从王原祁那里来的。八大山人的画面,画的东西不多,却显得很饱满、有张力,并且很有冲击力。这是因为八大山人的绘画具有现代构成意识,他的画虽然是传统的,但看上去面貌、构图却很新。

八大山人65岁时画的《松鹿图轴》,画面很简单,就一棵松树、两块石头、一只鹿,中锋圆笔的一个拖笔,画了一个横的土坡,下面完全是平面的,左边一棵树切了画面的边,正好一棵树把一个边切掉,上来之后向右上角冲上去,“对角实、对角虚”把握得非常好。照一般的常理不是这么画的。土坡的后面用干笔扫了几下作为地面,这样两个石头和鹿之间就联系起来了。左上角是题款和两个白文图章,字与字之间靠得比较紧,两个图章的距离比较松,图章左面形成一条直线,这样就有了节奏、秩序的美感,形成块面又收得住气。其他图章都是收藏章,盖得很糟糕。

松树的造型奇拙、孤崛,松针以少胜多,但是老松树的那种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松针都是中锋圆笔,画得很疏朗,疏朗、松动之间,又有很多变化。首先是浓墨画重的松针,然后再用淡墨辅助,这样画面有层次感,很生动。徐青藤是以草书入画,逸笔草草,而八大山人用笔极其简练,笔笔中锋,笔笔到位,非常深厚。八大山人通过领悟、感受到徐渭用笔的“草书入画”这个特点,把这个特点吸收过来并放大、强化,就变成了自己的用笔特点。这也告诉我们,学古人、学大家不一定面面俱到,有时候只取其一点把它夸张、放大,就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松树的干是用画山水的皴擦积墨法,画得很厚重、深入,特别是在5个分枝的地方,加上主干,总共是6个方向的松针,都从这一处分开,但处理得非常有节奏。按照通常的道理来讲,使这么多的线交汇在一点上是绘画创作中要忌讳的东西,但是八大山人画腐朽为神奇,这是他高于一般画家的地方。大师往往是这样,越是忌讳的东西,他越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优秀的东西。

这张画不是一次画成的,上部空白的枝画好了之后,又补了浓的枝,有这根浓枝就把前面的枝衬托了出来,后面的枝条就退远了。右面的这个枝条,松针画好了觉得不够,又用浓一点的墨补上了前面的枝条。右面和下面的松枝,把这一块的空白分割成不等边的三角形,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松树的布局画好以后,再画下面的鹿,画了鹿的正面,而且是头高高仰起的,这个角度非常难画,侧面或者半侧面都好画一些,画家为什么要画正面的鹿?因为从整个画面大构成的需要来看,松树是半圆形的线条构成,鹿的形象在画面中就不能变化很多,需要把鹿的外轮廓画成椭圆形,整个画面才能显得整体。大画家都是追求整体的对比、整体的变化,因此是朴实的,而不是追求局部琐碎的小变化。在这个椭圆形的块面里面,画家把鹿的神态、结构画得很生动。除了八大山人之外,中国古代的画家中没有人这样画鹿。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鹿抬起头以后,鹿角很难画,八大山人用艺术对比的手法,不画鹿的主角,而是画了上面分开的小角,因为主角被鹿脖子挡住了。似乎不合情理,但在艺术上是合理的,这是为了和树对比、增加形式感而进行的艺术处理。画完鹿以后,又补了两块石头,右下角这一块石头呈斜上方,是为了和松树形成呼应。

(责编:任文(实习生)、鲁婧)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