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现代名家>>张有清
人民网>>书画>>正文

随类赋彩的书艺

2013年01月24日16:3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我认识张有清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几年前有幸欣赏到他的书法艺术,拜读评介他作品的文章,留下很深的印象。古人云:“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他的艺术作品中自有他的人格在。我觉得这位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很有修养,艺术功底扎实,而这种修养与功底,我想一定是勤奋、刻苦地临摹、研习和对美的真诚追求的一种回报。在人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社会氛围中,始终坚持人品和书品的完美统一,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文化艺术界最缺少的品格。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创作题材只有方块汉字而不受任何具体事物限制,创作工具最为简单,因而是最自由灵活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篆、隶、楷、行、草,既是历时性的,各自代表着汉字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作为艺术又具有共时性,它们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样态共存于艺术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绚丽多彩,满足着千差万别的审美趣味。由实用文字而演化为超越实用的艺术,这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此一家。方块汉字的结构形成平面,为二维,墨色的明暗深浅又隐含着三维,再加上运笔的灵活变化,可以构成视觉听觉的各种形象,表现天地万物的生命律动和人丰富的情感内容。

对于书法艺术美的构成因素以及由此而来的创作法则、技巧、经验,张有清的研究深入精髓,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言传身教,运用自如。他反复强调“结体”是书法美创造的基本功,他用“扁担论”总结出书法结体的空间变化,他所说的“结体”,包含结构和用笔两个方面。结构的充分因素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意味着形式创造的丰富性、多样性,从而能表现人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而这全靠用笔,使静的形式结构动起来,活起来,成为有生命的感性形象。一言以蔽之,形式结构因用笔而美起来。通过运笔而创造形式结构的和谐之美,乃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追求。张有清反复援引孙过庭所说的一句话:“从平正而求险绝,从险绝复归于平正。”说明“结体”的平正既是出发点,又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平正才是构成和谐之美的稳定基础,没有这种基础,和谐之美便成了无根之花,便失去了生命。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最讲究学问根底和历史渊源。考察汉字的发展史,认识汉字的结构法则和书写规律,临摹前贤的典范作品,不管是临帖还是临碑临简,都是学习本领,掌握规律方法的主要途径。张有清是驰骋书坛近40载的老将,成就卓著,硕果累累,早已进入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精力却如正当壮年。他的作品:“昼耕夜诵”,“映雪读书”,“天道酬勤”,“艺无止境”等等,正表明他研习进取,临摹不辍的治学精神。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可以看作是张有清创作精神的写照。张有清研习汉隶魏碑,得中和之美,一以贯之,根底最深。他的隶体中楷,平正稳健,端庄圆润,灵动飘逸,雅致秀美。观赏这种作品,如听江南丝竹乐曲,身心都感到舒畅,那才是真正的审美享受。他的隶体大楷,已不是隶体却又不失隶体,在这“不是”和“不失”之间已经融和着张有清的创新因素。他的方幅大字“雪松龙柏”,“眠云听泉”,“新篁佛云”,“冰雪聪明”等,是张有清隶体书艺走向浑融圆熟的标志。这些书法作品,把绘画的、音乐的、文学的审美功能融为一体。欣赏这种书品,既可直观生动的画面形象,又可感受到情感活动的节奏、韵律,还能得到文学的意义揭示;既有感性的激发,又有理性的启迪。它把情感、想象、理解、体悟全调动起来,从而产生“美不胜收”的审美感受。

张有清在隶体书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把情趣移向汉简。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他开始搜集、整理、研习、临摹汉简,同样勤奋刻苦地研习,不停地临摹,不停地进行创作,因而他的艺术画廊中不断地增添新品。他开拓在先,独树一帜。我觉得张有清的简体书艺与隶体相比,笔墨情趣迥然有别,结体卓尔不群。他的简体作品,如书录曹操、李白、杜甫、朱熹、毛泽东诗词的长幅作品,随意写来,古拙率真,既保留了他隶体书法的和谐完美,又多了些天趣童心。他的简体四字方幅,如“昼耕夜诵”,“卧听海潮”,“竹声松影”,“松龄鹤寿”等,凝重含蓄,蓄势待发,节奏顿挫增强,给人的感受正如他所书的“宁静致远”。

他研习汉简帛书,受竹帛底色之启迪,自制色彩铺染宣纸,以绚丽烘托平淡,为“计白当黑”的书艺传统增添了一种“计彩当墨”的新品种。这是一种尝试,艺无止境,贵在创新,但成功与否,决定于它是否能满足更广泛的审美趣味。这种新尝试是取是舍,应由历史作出结论。我倒觉得这一创新是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锦上添花”。这种作品,更增强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是立体的,有无限的厚度,视觉上也有动感,这种动感是由静至动的,不同于绘画或雕塑,而同于观赏舞蹈。不仅看到形体舞动,还感觉(视听综合感觉)到随着形体舞动的节奏、韵律,因为这种美感不是单纯来自平面空间,而是来自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是时空的融和。色彩虽为绘画的主要因素,但毕竟不是绘画。张有清运用色彩衬托书法,色彩的斑斓绚丽都是寓意与象征,而不构成具体事物形象,因而不是绘画,色彩是书法的背景,是为突出书法而设的,鲜花绿叶,主次分明,以引起各种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和理解。

书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艺术,虽然和绘画一样是平面造形的,但它的性能更接近于音乐。它的线条走向所体现的律动,它的点画在平面上移动所体现的抑扬顿挫的节奏,都给人以时间过程感,而空间已经淹没在时间过程之中。书法艺术的境界,是时空交融而以时间率领空间的。观赏这种艺术,不能只靠视觉,而靠视觉、听觉、想象、理解等综合感觉。尤其欣赏张有清的这类“随类赋彩”的书艺作品,更应是如此。

(责编:任文(实习生)、鲁婧)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