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现代名家>>王西京
人民网>>书画>>正文

超然的人格精神

2013年01月23日18:4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1996年7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和全国文联办公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王西京中国画展》,人民日报载文赞誉画展,“弘扬民族文化,讴歌民族正气,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

  文中还说:浏览王西京的《千古功臣》、《远去的足音》、《天问》、《雪落空谷》、《天闲云淡》等一幅幅力作,或写实或写意,无不表现出人物独特心理及个性气质,凝聚着一种对人生的理解和思索,传达着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的内涵和超然于物外的人格力量;欣赏他笔下的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王西京是我国当代画坛上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1946年出生在古城西安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他自幼刻苦好学,酷爱文学绘画,锲而不舍、执着不辍,终于考入西安美院附中。1966年由于文革,终止了学业,分配到建筑公司当工人,1969年复刊的西安日报社慧眼选中了这位才华初露的年青人,调入报社美编室,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报社最初五年间他创作了数千幅插图,二十套连环画,并连连获奖,所著《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研究》一书出版,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并引起世人的瞩目。之后,他的创作方向转向了独幅人物画,诸如反映著名作家柳青深入基层与民众打成一片的《创业史话》;反映彭德怀元帅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为民众的疾苦“鼓与呼”的《彭德怀》;反映新一代大学生的楷模、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为救助遇难农民而英勇献身的《闪光的青春》等等,都是他早期的代表性力作。他以虔诚和崇敬的心情,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那些为了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的共产党人的风采,并把他们人生最为感人的一瞬凝固在历史的画廊里。

  他热爱祖国,热爱党,199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前夕,用了一年多时间精心创作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李大钊、瞿秋白、任弼时、董必武、彭德怀、贺龙、陈毅、宁庆龄和邓小平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袖的肖像,在中国画坛生动地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群体的熠熠风采,为党的七十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他先后为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个民族英雄、志士仁人、先驱先哲、文人雅士造像,留下了无数的传神之笔,寄托了他的全部情和爱。这些历史人物在他的塑造下有楞有角,有血有肉,一幅幅作品如同铿锵有力、高亢激越的“大秦腔”,读来让人振奋,催人进取。更有那些唐诗宋词为题的诗意画给人以婉约美和诗意的浸润,张张作品,则又如同缠绵委婉的越剧、评剧和黄梅戏。不管是“大秦腔”抑或是“越剧”、“评剧”和“黄梅戏”,观之,赏之,都会让你“余音绕梁”,久久难以忘怀,这是王西京作品所勃发的魅力。

  王西京个人的事业,无疑已发展到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步,他先后在国际国内大展中16次获大奖;出版个人画集、专辑16种;曾先后出访新加坡、日本、台湾、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地举办画展30余次及交流讲学。他受聘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立艺术院校客座教授。2000年4月荣获了由日本天皇签定的最高国际文化教育勋章和卡得密国际文化贡献奖。他在寻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没有陷入“小我”。他有着更为开阔的胸襟和视野,他说:“一个地区的文艺繁荣是一代人的事,而不是几个人出名的问题”,这就是王西京的“社会意识”,他要凝聚一批人,共同为繁荣西安市乃至陕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做点实事。于是,他谋划着要建一所一流的西安中国画院。在钱无一文、地无一寸的情况下,王西京开始了他白手起家的宏图大业。于是,他四处奔波,上北京,下广州,赴日本、走南洋,筹措资金。为了选择合适的院址,他们骑着自行车踏勘市区城郊40余个点,之后办理征地手续,确定设计方案,选择投票单位,市政配套工程、质量工期检查等等。磨不完的嘴皮,跑不完的路,这其中的甘苦,对一个醉心丹青的画家,的确是一种折磨。多少个节假日和无眠之夜过去了,多少回出国办个展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放弃了,他同他的伙伴们一起,历尽坎坷,克服种种困难,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外友人的支持下,经过五年创作奋斗,一座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西安中国画院终于在西南郊落成了,此举填补了西安文化建设的一项空白。

  平凡之中见精神,生活上的清淡,艺术上的苦苦求索,人生坎坷艰难的进程,铸就了他执着、沉稳刚直的性格。他不事浮华,淡泊名利,潜心治学,旨在画外,潜心修养,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不屈的、宠辱不惊的独立的艺术精神,使他能从世俗纷杂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汲古更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的诸多超然物外的美感释放出来。十五年来,西安画院的六十多位画家在他的带领下,为繁荣艺术创作,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振兴西安经济和文化事业,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增进国际文化门外汉中为祖国争得荣誉,1992年他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1994年被陕西省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专家称号,并当选为第七、八届省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西京事业有成,荣誉有加,然而他纯朴的作风没有变,他说:“艺术是人民的”,他要用“为人民服务”来回报社会。

  他多年来为政府的外事活动、为国宾馆、为中央及省市许多机关、单位创作了千幅作品,从不计较 报酬。

  他带领画家们赴工厂,下农村,深入部队,多少次义务作画,把艺术奉献给人民。

  他无数次挥汗在街头为抗洪救灾、为残疾事业、为老年活动中心、社会福利义务作画。

  在画院建院初期经费困难时,他默默拿出自己数万元资金,保证了画院工作的正转,他用自己的稿费为画院添置了数万元的业务设备。

  是他谢绝了无数次侨居国外的邀请,深深扎根在这片养育他的黄土地上。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廉洁自律。建院十多年来,他二十多次出国,四百多次出差和外出交流,无论是乘飞机,还是坐火车;无论是住宾馆,还是吃饭,从未花画院的一分钱。建院初院内没有交通工具,他外出活动、开会乘坐出租车,从未报销一次车票;配备汽车几年来,从未报销过一次汽油费、停车费;就连办公室安装的空调也是自己掏腰包。他常常这样说:“院里经费紧张,这点钱还是自己克服吧。”长年累月,仅差费一项就不知垫付了多少。他完全把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关心同志,在画界传为佳话。1997年,画院聘任画家张拙,他远在渭南身患半身不遂,生活遇到极大困难,王西京听说后,把张拙接到画院安排了住房,每月发给生活补贴,并帮助其销售作品,使张拙在困境中一步步走了出来。今年六月陕西画家张炬身患绝症,王西京听到消息,知道张炬家庭十分困难,遂自己花钱为张炬联系医疗条件好的军大治疗,同时千方百计四处求助,寻医问药,安排专人照顾。张炬去世后,他和画界朋友们发动募捐活动,帮助的张炬的亲属摆脱困境,并设法安排其子女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朋友的真情。”王西京在生活上崇尚简朴,谁也想象不到,他这位全国知名画家,家里三代七口人却住在仅七十多平米的房子,五个搞美术专业的人只有一张画案,他的女儿从国外留学回来后无正式工作,多次要他向政府申请安排工作,他从未向组织提起过,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自己创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倒不是他买不起房子,安排不了子女的工作,而是从俭朴和奋争培植一种精神,从而寻求一种更高的人生价值。

  王西京以其难能可贵的鲜明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着画家们,以他的饱含民族正气的画笔,浓墨重彩、立像铸魂,高扬着民族奋进的主旋律,在塑造一个现代文化人的形象。他在为民族保留着元气。

(责编: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