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文物流失经历的四次浪潮【3】--书画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

揭秘中国文物流失经历的四次浪潮【3】

韩雨亭

2013年01月15日10: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第二次浪潮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日本侵华。这是中国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当时,

  国民党政府无论财力还是管理上都比较弱,博物馆、考古工作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普通民众在对文物的保护上也没有任何意识。

  此时,欧美的国力强盛,强大的民间资本没有去处。于是,收藏艺术品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种风气。在中国,美国文物商几百美金便能买到中国很好的古董,一万美金可以买到最好的中国古董,这些古董大都是从大家族、古董商、古玩商店,还有老百姓家里流散出来的。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区,文物流失得更厉害,因为,这些地区经常出土汉唐文物,一些农民在耕地、掘墓时,发现了很多东西,但他们并不太懂挖到的是什么。

  古董商看到这种机会后,便专门去民间搜罗,以便宜的价格购入,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卖出。那时,一件青铜器大概能卖几百大洋,这类事件常常在古玩界引起轰动,于是便形成了一种风气。

  1937年,中国的盗墓、仿古之风盛行。在安阳,外国的古董商成天蹲在那里等着老百姓去挖商代的青铜器,而带回到美国后,一件青铜器能卖好几十万美金。

  当然,那时的中国古董商也学会了针对不同国家的客人,仿制不同的古玩,对美国人做仿铜器;对英国人做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对日本人做万历五彩;对法国人做清代的官窑粉彩瓷器等等。

  日本侵华时,他们的士兵都受过相关的教育,所以,对明、清以上的古董,都先是把它们保护起来,拿到手之后,集中起来用轮船运往日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大量日本军官举家移民美国三藩市落户,带去了很多的中国文物,我在美国三藩市便见到了不少用楠木包装好的中国宋代茶道用具,如茶碗、茶壶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从中国抢去的。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能不提到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这可能是第三次文物外流的浪潮。那时,以国家文物商店为经营单位,政策规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后却允许大量出口,嘉庆、道光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书画以极便宜的价格流失海外,甚至,很多真正是明、清时代的真文物,因鉴定失误,被当成仿制品卖了。当时,我所在的文物商店,专卖碑帖,很多都是老拓本,还没裱过的,有清朝光绪拓,还有明代的。日本旅行团一来就几十个人,进到店里,每人先抱一堆,然后进行筛选,价格便宜。

  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出现了文物走私浪潮。香港成为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内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随后流散到了美国、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我看过最远的流失到了挪威、丹麦与荷兰,德国、法国更不用说了,直接到香港来进货。我在香港,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现在回忆起来,非常令人痛心。

(责任编辑: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