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寫心——李志國中國畫作品展”在東莞可園開展
日前,“清風寫心——李志國中國畫作品展”在東莞市可園博物館綜合展廳開展,共展出李志國近年來創作的國畫及書法作品50余件。作品對東莞花鳥風物藝術化概括提煉,展現了這位青年畫家對這個城市以及時代的熱情謳歌。
展覽現場
據悉,本次展覽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嶺南畫院及東莞市可園博物館主辦,展覽將持續到7月5日。開展當日,廣州美術學院副校長蔡擁華、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花鳥畫工作室主任許敦平及東莞市宣傳文化部門相關領導及嘉賓參觀展覽並對作品給予充分肯定。
展出作品:得宋元體格,展寫意精神
李志國,山東菏澤人,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院並獲學士學位,2010年獲中國畫碩士學位,同年進入嶺南畫院擔任院內畫家。現為國家二級美術師,嶺南畫院國畫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青年美協理事,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展覽現場
本次展出的50多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李志國的花鳥畫得法宋元體格,也飽含寫意精神——荷花、水禽、老梅、飛鳥等描繪的對象躍然紙上,有郁勃的生機、用筆工細而又隨意,線與面的穿插,勾與染的互補,虛與實的相濟,自然天成,恰到好處。
“他對工筆、寫意、小寫意、沒骨等花鳥體裁都有深入研習,尤其醉心於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筆墨探尋和詩意表達,這在同齡人中表現是非常突出和有前瞻性的。”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原中國美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任道斌說。
任道斌認為,李志國的畫無論設色、水墨,看似經意,卻是隨意﹔仿佛隨意,卻寓經意,輕鬆自然,水到渠成,毫不做作,筆頭甚為洒脫。若按“能、妙、神、逸”四品的古畫評定標准,當屬逸品一格。
“逸品的產生,在於畫家將后天之功與先天之妙做了從必然到自由的提煉,即張揚了后天的水滴石穿之功,又顯示了先天的神妙靈氣之力。”任道斌說。
創作展望:記錄東莞,感恩東莞
在李志國看來,藝術創作必須深入生活、記錄生活。為了畫好花鳥畫,他經常到東莞同沙水庫、水濂山等郊野公園寫生,捕捉鳥兒最動人瞬間﹔而對植物的描繪則離不開對日常生活的體察,嶺南畫院荷塘裡的蓮葉田田,可園裡的茂林修竹,皆入其畫作。
展覽現場
此外,本次展出的還有他在親身參與抗擊疫情期間創作的作品。疫情期間,他與同事積極投身志願者一線,在虎門鎮某高速路口測溫半月。結合自身感受,他創作了《共盼春來》、《清鬆品格》等抗疫花鳥畫作品以及《青山一道、風雨同天》等書法作品。
“今年是我來東莞工作的第十年。這次展覽是對十年來藝術創作的回顧,也是對東莞這座城市記錄的匯報、培養的感恩。”李志國說,本次展覽對自己的十年有回望和總結的意義,對接下來的繪畫創作也有指導意義。
廣州美術學院副校長蔡擁華表示,本次展出的李志國的作品中充滿了濃郁的文人氣息,憑借專業創作的功底,他用特有的筆墨和色彩關系,將嶺南文化名城東莞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的靈動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描繪出了藝術家眼中的東莞生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展覽。
筆墨探尋:回望“二居”,致敬可園
本次展覽所在地可園,緊鄰李志國工作的嶺南畫院。“我幾乎每周都要來可園寫生,可園作為嶺南畫派的策源地,我的花鳥畫在這裡展出頗有意義,同時也借此機會向先賢和“二居”致敬。”李志國說。
展覽現場
在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許敦平看來,嶺南、可園、花鳥這幾個詞放在一起著實有種讓人如置身鳥語花香的大千世界,是一種天然的聯姻。而嶺南畫院、可園博物館、花鳥畫即是一個密切的人文景觀存在,美好的自然裡面有了人文的溫存和故事。
“志國研學花鳥畫,致力於花鳥畫學,生活、工作於可園之畔,可園之朝暉夕陰、晴窗雨瓦都影響著他的創作,在可園辦花鳥畫展,回望二居,致敬可園,可見他與可園與嶺南花鳥結緣之深,亦對花鳥畫前賢的謙誠畢恭。”許敦平說。(文\龔名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