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浦:敢說真話的邵劍武
李輝前記:
邵劍武兄與我一樣出生於一九五六年,屬猴。他五月一日出生,大我五個多月,我們都是復旦大學中文系。遺憾的是,我是七七級,他是七八級,相差半年,他隻能叫我師兄。
早在大學我們就熟悉,后來我們先后分配到北京,我在《北京晚報》,他在新華社。我們八十年代期間,曾在北京日報大樓常常在一起。
九十代末,他從新華社調至人民日報文藝部,擔任美術版主編,我們真的成了同事。一次,文藝部要獻血,我說沒有獻血。劍武卻記得清楚。大學二年級,我獻血后去玩雙杠。他問我怎麼沒有與同學一起下去。我說,獻血可以有好吃的,還能休息幾天。我配的復旦這張雙杠照片,或許就是他遇到我的那一次。
兩年前,我們兩人都退休了,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學習中文的劍武,三十幾年時間裡,他是報道美術的記者、編輯,還寫了大量美術評論。
劍武不僅僅寫美術報道和評論,書與畫也頗佳。沒有想到是,他還成了美術品鑒定家。去年大象出版社的“副刊文叢”第一輯,出版了劍武的《從第一槌開始——我與中國藝術品拍賣二十年》,居然還加印。今年“副刊文叢”,又將出版他關於收藏的書:《收藏是一種記憶》,希望更多讀者喜歡。
邵劍武《從第一槌開始》題跋相贈 (1)。
邵劍武《從第一槌開始》題跋相贈 (2)。
人民美術出版社最近新出邵劍武的美術評論集新作,書名為《所謂虎去狼來》。楊悅浦先生為此書所寫序言,稱邵劍武是敢說真話的人。的確,讀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邵劍武的美術視野之開闊,筆力之深厚,同時他對美術界的各種造假等行為也深惡痛絕,予以抨擊。一位敢說真話的人,其實正是當今評論界所需要的。
邵劍武《所謂虎去狼來》書影。
端午節聚會,邵劍武贈送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沈朝慧夫婦《所謂虎去狼來》,李輝 攝。
六月十八日,端午節於北京看雲齋
敢說真話的邵劍武
文︱楊悅浦
邵劍武。
劍武是新時期成長起來的頗有影響的美術評論家。
在我看來,劍武走進評論領域的經歷有些奇特。他先后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工作,於行使記者編輯傳媒職責過程中參與了新時期重要的美術活動,漸行漸近,為繁榮和發展美術事業做著積極而有成效的奉獻。
我以為,傳媒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評論之質,且劍武才華閃爍,具備評論家之敏感、睿智和素養,常年採獲,蓄極自通,成為美術評論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劍武美術評論視野開闊,尤其在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
其一,關注美術發展脈絡,研覽創作現象和各種問題。
黃賓虹。
上個世紀80年代劍武任新華社記者,與美術界同仁共同經歷了當代美術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一方面與中國美術家協會等一些重要的美術單位保持著密切聯系,凡是重要的活動都應邀參與,一方面也在機敏地觀察美術創作發展軌跡,把最具社會影響力、最有代表性、最能夠反映新時期發展理念和落實文藝方針政策的現象、事件等,研機綜微,形成精當簡潔的文字,及時反映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紹介於社會。
后來,他調進人民日報社任美術版負責人。建國以來,該報在美術活動報道、薦介美術作品、推展美術評論諸方面,對新中國美術的發展繁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崗位很為美術界所熟稔。劍武則從容擔當,在常年的撰寫報道、組織稿件、遴選作品、案頭編輯、組織活動等工作中,不斷地豐富和擴大視閾,在觀察和研究美術現狀中有了雄厚的基礎和獨特取徑。
劍武在《穿過叢林 立於莽原》一文中說:“中國當代藝術自有其推動中國社會思想展開的力量與功績。學院派藝術、新古典主義、寫實主義等身負繪畫民族化重任,依舊沉穩地向前探索。
張大千。
中國成為了世界藝術領域架上繪畫、傳統雕塑、傳統三版(木版、石版、銅版)的重鎮。由‘五四’新文化運動發軔的中國畫現代化,以千舟競發的態勢,綜合了傳統、中融西、西融中各派,色澤斑斕,姿態搖曳,可謂盛世華章。”
這種俯視性的概括為劍武所獨有,百余字縱論固然不能代表他的全面認識,但卻是其評論的一個重要精神主旨。美術大潮起伏變幻,追之莫逮,隨之不窮,有此類精神獨悟,他就能夠密切識察發展軌跡之顛頓,論述自會瀟洒。
如此,劍武能夠指出中國美術發展的根基,指出當代美術潮流變異的基因,指出國內外美術交流對當代美術發展的借鑒與促進,指出時代的歷史使命以及詰疑在“創新”名義下之怪誕,指出一些全國性大展的意義和弊病,指出美術評論的重要以及評論中“膽兒忒大”胡吹亂捧之虞,指出美展如潮質量不高把關不嚴評論失當的“任性而為”,指出中國現代藝術刻意追新“啼笑皆非”的迷失,指出“批評家們的藝術與藝術家們的批評給當代‘歷史’添了太多的亂”之尷尬,對民族美術發展的期待,對當代美術發展60年的梳理,等等,明心識鑒,琢研功深,所論皆不拘於一概也。
劍武乃勤於思考之人,其理性思辨在評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亦令其文章厚重,反映著他的歷史責任感及對藝術之赤誠。
其二,觀察研究畫家和作品。
藝術發展史是由作品和畫家創造思維演化而構成的,觀察作品和畫家的創作思想是評論的一個重要基礎。劍武始終密切關注著藝術家們的創造勞動,其中不乏對共和國美術有所建樹的老一代藝術家之評介,如論張仃,分題系辭,論述清透﹔如談沈柔堅,行文清峭,妙有真契。
在藝術家個案研究中,劍武之於張仃研究是傾盡心力之為,搜羅標揚,無容作偽,集撰了翔實入微的大量資料,評寫深入顯出,展示出個案研究的雄厚實力。劍武對這些曾經在中國美術發展舞台上風雲一時的畫家的評價,擯除自我愛憎,做到客觀准確,顯現著一個評論家的良知與修養。
劍武對青年畫家的推介,則著重分析其藝術創造,或畫風、或技藝、或志趣、或人格,均審端致力,慨然興言,評價允協,辭達理見。他為一些當時尚不為人知的畫家撰寫文章,評說准當,如今所論及的許多畫家業已成為畫壇中堅。
要指出的是,劍武在這方面的評論敢於“說真話”,直率,富有情感,在原則面前,守其志性,既不會顧及情面,也不做無謂的吹捧。那些抨擊劣跡之文句,讀來甚覺暢快。評論當代藝術家,實在是必須要做又非常棘手的事,必要的批評常常適得其反,劍武“說真話”的摯守,敢於在評論中強化批評色彩,難能可貴。
其三,關注藝術市場的發展和變化。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現代藝術市場迅疾發育,20世紀90年代初各種市場形態逐漸完善並活躍起來,引來美術評論家紛紛進行觀察分析,關注焦點首先是市場與創作的關系。
但市場發展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市場與創作之間的“矛盾”很快廓清,同時又引發出許多美術評論不能解決的新問題,於是這種紛揚的群體性關注隻持續了幾年,評論家們均偃旗息鼓回歸各自研究領域了。
李可染《萬山紅遍》。
而藝術市場又極需藝評家介入,深入地研究藝術市場自身的發展規律,完全靠純市場操作者的利益運作,不能使藝術市場真正地規范起來。就在藝評家都退出的情況下,惟劍武反而與市場踐履力行,投身市場大潮。
行為知之本,經多年積累,劍武在藝術市場評論上有了質的轉化,如,對藝術創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並未停止,而且是隨著市場的實際變化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斷,他在見到一位畫家的作品售價逆市而上時說:“重要的並非市場的,而是藝術的,也就是:藝術必須創新,創新當有高度。這高度的標准是三維的,即藝術的、人性的、思想的。”
此外,對市場的各個層面的研究涉及更為廣泛,如關於藝術市場本體涵義及其經濟、社會意義﹔如關於市場的運作機制規范,利益與價格的規制,市場盤整,流通環節的導通﹔如關於進入市場的藝術品真偽鑒選,國家文物銷售的問題和約制﹔如關於市場所需各方面文獻信息的研究與交流﹔如關於藝術品境內外投資的戒偏﹔如關於藝術品收藏者“平常心”的規告,等等。
這些很有價值的研究,都是劍武在市場活動中隨時思考進行的,評析之文不斷見著報刊。文章誠苦事,劍武的堅持,無疑對促進市場的正常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在美術評論界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其相關述作多數已另收納專著,諸君若找來一讀,當謂我言之不謬。
另外,劍武學成於名牌大學文學專業,讀其評論文章,深感功力沉厚。劍武本聰敏,又學識閎通,性靈洞見,自能揀沙得金剖璞見璧,文章主旨鮮明。其行文又有宏拔清厲之氣勢,貫珠而下,沛然而出,文意曉然。
在美術評論領域中出身文史專業的人不少,其優勢是能夠從社會學等角度對美術現象進行審視思辨,缺憾是單純的理論闡釋與畫家切實需要的技術分析有一定距離。在劍武,由於對美術了解深微,逐漸克服了這種缺憾,其研究受到畫家尊重。
劍武作文絕少長篇大論,述論概要,厘辨詳明,體正源清,妙得旨歸,小文必有一片天地。劍武為人豪爽開明,有興致逸發之文人質,其文風便亢爽,便清雄峭拔。
故,閱讀中便有愜適快意。由此想到,嘗見當前那種“評論游戲”,或自樹奇特“立論”武斷,或詞語蕪陋,或以己意改竄正義游談並起,雲山霧罩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有的則收費應景,套話疊出,水分滴流,難免讓畫家們揶揄。本不該做此類比,但讀過劍武之文,感觸尤深,難免羅嗦起來。
本書收錄之文,少量的我在以往報刊中讀過,多數則在此書稿中披覽。畢竟年逾七旬,目昏手倦,不能一一深味,難言精准,心甚惶恐。
此外,雖與劍武年齡相殊,彼此卻為好友,真誠交往,保持著心靈溝通,醇淨亦純靜,我看重他那聲名自清的學人素養,他看好我年長之自重,“交情”便有了博洽根基。我不想說“忘年交”之類,因為看到過說這種話的人后來竟彼此唾罵實在滑稽。有鑒於此,我不會做無謂的贊美。
當然,情誼之心,必有偏暱,言語難免主觀,此人之常情,孰能免歟。
劍武出書,理當奉作,然時會遞遷,我離評論漸遠,所述定難切中肯綮。不揣孤陋,爰志數語,略表心之敬執。
作者簡介:
楊悅浦,1938年11月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招遠。擅長繪畫、書法、美術評論。1962年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獲中國美協“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號並被表彰。
書畫作品入選第七、八屆全國美展、全國著名畫家書法展等眾多全國性書畫展覽。並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
出版著作有:參與編寫《門外絮語》、《與歷史同行》、《畫道不可離》、《我做了五年藝術總監》、《繪事文心》、《畫韻隨談》等﹔散文集《速寫記事》、《疏雨相過》、《4560部隊》、《東瀛記事》等。畫集《楊悅浦白描》、《楊悅浦白描小品》、《楊悅浦丁酉書畫作品等》。書法集《千字文》、《素書》、《三字經》、《登望兒山》、《楊悅浦習篆作品》等。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秘書處處長,《美術家通訊》主編、編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