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裡:凝聚力量繪力作
專訪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 |
近年來,我國主題性美術創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從“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到“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再到“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精心組織下,誕生了一批表現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廣大美術工作者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彰顯了自身的社會擔當與藝術使命。
主題鮮明的美術活動掀起了一波波新的創作熱潮,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捧。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之際,《美術報》記者圍繞主題性美術創作、改革開放40周年等熱點話題,對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進行了獨家專訪。
記者:近年來,中國美協先后組織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等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涌現了一批有溫度、有筋骨的作品,您如何看待主題性美術創作在當下中國美術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徐裡:改革開放以后,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美術界存在著“去思想化”、“市場化”、“低俗化”的現象。黨的十八大以后,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之后,將文藝界存在的問題說得非常清楚,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美協進行認真學習、貫徹和落實,在各省區市舉辦了37場專題學習活動,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上來。這些都為大家積極參與到主題性美術創作中來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圍繞重要的時間節點和活動,組織主題性美術創作,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是中國美協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
一件優秀的美術作品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再加上美術家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要創作好一張主題性美術作品,不僅需要美術家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更需要他們對所要表達的歷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唯有如此,才能創作出接地氣、有情懷,打動人心的作品。通過一次次主題性美術創作,扭轉了過去中國美術界存在的脫離時代、脫離人民、迎合市場、閉門造車的現象。美術家在藝術創作的方式方法上、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后,是中國美術歷史中在主題性美術創作上收獲最大的一個時期,共為國家創作了200多幅作品,很多都是代表我們這個時代最高水平的美術作品。通過一次次的組織創作,中國美協也培養了一支創作隊伍。美術家參與主題性美術創作,對自己來說也是鍛煉和突破,總結了創作經驗,豐富了藝術人生,思想得到了升華,技法得到了提升。
記者:相比於之前的幾次主題性美術創作,這次全部是圍繞馬克思生平和馬克思主義傳播來取材,在組織創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最終呈現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
徐裡:最終呈現效果超出了大家預期。這次創作時間非常緊,隻有3個多月,馬克思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每個畫家如何表達,用什麼風格來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24幅作品所呈現的場景也不能重復單一,要有區別,這些對美術家來說都是挑戰。美術家們在有限的時間裡,通過有限的資料,查閱了大量有關馬克思生平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資料,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風格。王嫩的《終生伴侶》用寫實風格來表現馬克思和燕妮作為戰友、伴侶、同志的一生,從畫面中可以感受到燕妮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愛。劉健的《晚年關注俄國和東方經濟落后國家的發展道路》用了洞窟壁畫的表現形式,帶有象征、裝飾、構成的感覺。大家對馬克思的理解也非常到位,雖然都是畫馬克思,但都是各個不同時期的,有在會議中的,有在寫作中的,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有和恩格斯在一起的。
這次創作的選題確定之后,所有參與的美術家坐在一起商量,根據自己的意向和特長來選擇題目。創作過程中,中國美協組織黨史專家進行了多次看稿,提出修改建議。大家非常用心,春節都沒怎麼休息,抓緊時間在創作。上世紀80年代,也曾經組織過一次馬克思題材創作,這次創作從內容、形式到表現手法和尺幅,都完全超越了過去。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美協擬舉辦哪些活動來進行紀念?在您看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術的發展有哪些亮點和成就?
徐裡:中國美協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省委宣傳部將和中國美協共同主辦此次展覽。展覽中將有近百幅新創作的作品,來表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重大事件。這個展覽和“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是中國美協本年度最重要的兩個展覽。
改革開放前,中國美術受蘇聯影響較大。改革開放后,中國美術家可以更多接觸到世界藝術大師的作品,能夠走進世界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開拓了大家的視野。之后,經歷了從模仿學習到自主探索的階段。再到今天,用藝術的語言將中國精神、中國元素表現出來,又是一個飛躍。中國美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有自己的話語權,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追求和標准。黨的十八大以后,廣大美術家堅定文化自信,在作品中更多體現中國元素中國精神,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當下的中國美術家已經不會再以西方標准來評價自己的作品,這是質的變化。
記者:明年就將迎來第13屆全國美展,目前籌備進展如何?相比往屆有哪些亮點?
徐裡:第13屆全國美展的籌備工作已經啟動,中國美協近期先后在北京、杭州、貴陽舉辦三場研討會,聽取了各地美術家們對於第13屆全國美展的相關建議。在評選方式上,我們會有更加嚴格細致的要求,不受干擾,公平公正公開地選出優秀作品,可以全天候讓媒體和社會各界來監督。在評委選擇上,要選擇德藝雙馨、公正公道的人,初評評委作品將單列出來,與他們選出的優秀作品一同參加更高一級的復評,作品信息將被遮蓋掉,用儀器來投票,以作品說話。第13屆全國美展會對一些之前新設的展區進行加強。比如實驗藝術展區,第12屆全國美展是第一次設置,參與的規模和影響力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實驗藝術如何吸引更多的當代藝術家參與進來,我們也會進行引導。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大多依賴於西方的觀念和審美視角,我們的當代藝術現在面臨著如何體現中國元素和中國精神的問題。
記者:今年下半年要召開5年一屆的美代會了,您如何評價過去5年的美協工作,未來有哪些計劃?
徐裡:過去的5年,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美協充滿正能量,帶領全國美術家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能量、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在過去5年中得到了彰顯。針對美術界存在的“市場化”、“低俗化”、“去思想化”的現象,我們發布了《中國美術工作者自律公約》,組織大家參與了主題性美術創作,用正能量進行引領。此外,為了鼓勵廣大美術家走出畫室,深入到火熱生活中去,中國美協每年多次組織“深扎”活動,讓大家在生活中汲取靈感,並將活動常態化。為了推動基層美術建設,中國美協先后在山西、貴州、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舉辦了美術公益培訓班,數千名基層美術工作者和美術愛好者參加培訓,在基層播撒了藝術的種子。
在會員管理上,我們通過網絡來進行申報,全民公開,全民監督,堅決杜絕一切“走后門”現象。未來中國美協不僅要繼續吸收“高精尖”人才,也會更多關注和服務體制外的美術工作者和青年美術家。中國美協建立了新社會階層和人士的展覽中心,地點是在北京恭王府。過去都是美術工作者來找我們,現在是我們主動去為大家提供平台。恭王府的展覽場地將專門用來免費為體制外的美術工作者舉辦展覽,大家可以自由申報,各省美協也可以推薦。在北京時代美術館,我們也有一個場地,專門為青年美術工作者舉辦展覽。從今年開始,中國美協將啟動建黨100周年美術創作工程,100年的光輝歷程通過100幅畫表現出來,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中國美術在新時代的新變化、新舉措、新成就,為建黨100周年獻上新時代的美術史詩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