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潘魯生:傳統工藝振興與設計創新

2018年05月07日15:22 |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小字號

 

“中國傳統工藝的創新設計”長安論壇現場

傳統工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綜合了生產、生活、審美的活態文化體系。從國際社會看,傳統工藝的保護與發展是一個深刻持久的過程,諸如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德國“包豪斯”等,倡導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衍生出今天兼具創新品質與美學價值的產品體系。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重視工藝造物,傳統工藝凝聚農耕文明的豐厚積澱,作為中華文明演進過程中累積的造物經驗,創造了燦爛的工藝文明。從近現代發展趨勢看,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民間藝術被作為重要的精神價值和審美資源,納入中國現代文化構建中。新中國成立后的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傳統工藝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抓手,在國家經濟建設時期發揮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傳統工藝經歷了理論的深化和保護實踐,形成一系列植根中國現實並具有中國文化使命的系列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一系列引導和促進傳統工藝發展的政策相繼出台,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使傳統工藝真正在文化復興的意義上受到重視,開啟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傳承和創新,迎來文化振興發展的機遇。

潘魯生作主題演講

一. 當代為何振興傳統工藝

鄉村是孕育民間傳統文化的母體,保存著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基因,是傳統工藝的富集地。國家在推動現代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傳統的鄉土文化生態也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中國鄉村長期以自耕自足的農業社會形態為主,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又儒釋道合一的傳統價值觀,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生態系統。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帶來一系列問題:農村勞動力外流造成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體缺失,減弱了鄉村文化發展后勁。傳統村落空間、民俗民藝樣式等文化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文化資源流失加劇。等等引發當代農村的鄉風民俗、倫理道德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

調研開封汴繡工藝

我在長期調研中發現,傳統工藝面臨嚴重的發展困境:傳統工藝品種數量大幅減少,大批優秀工藝資源已消亡或正處於消亡邊緣﹔傳統工藝傳承人存量不足,老齡化嚴重,后繼乏人﹔大工業發展,致使不少以使用功能為主的傳統工藝品被新材質、新形態的工業產品取代,傳統工藝及其技藝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物質載體、文化語境、情感溫度與生活關聯﹔由於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與設計創新能力欠缺,貼牌代工、來樣加工盛行,品牌競爭力不足﹔傳統工藝產業開發過程中普遍存在功利化問題,導致傳承力、原創力下降﹔同時,由於缺乏工藝質量體系監管,存在諸多假冒偽劣和虛假宣傳問題,制約了傳統工藝的可持續發展。

東陽木雕“水漫金山”中的人物形象

面對當前問題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現實需要,國家戰略呼喚傳統工藝價值回歸。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方針,將鄉愁、記憶、自然環境、文化生態等具體而深層要素納入規劃和考量﹔社會倡導“工匠精神”,重視民族文化創造力和專業精神的重塑﹔新時代“美好生活”需求主導人民消費結構升級,傳統工藝所蘊含的經濟邊際效用、生態循環意義、生活審美意蘊和人文社會價值等特點,恰好契合和滿足了消費轉型過程中民眾對創新轉化的心理需求﹔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成為國家發展戰略,鄉村振興的內涵既包括物質上的富裕,更包括精神上的富足,農村是傳統工藝的富集地,“鄉村振興”戰略必將拓寬傳統工藝發展空間。

二. 我們如何振興傳統工藝

筆者認為,傳統工藝振興是個系統工程,應遵循“保護、傳承、創新、衍生”四項原則。首先,保護是基礎,要突出原汁原味,續存文化種子。具有鮮明民族歷史文化特色但處於瀕危困境的傳統工藝必須加強搶救和保護,保護不能局限於工藝本身,還需修復其賴以生成和發展的生活土壤。傳統工藝的保護涉及政策立法和文化生態修復,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政府、手工藝人、專家、公眾以及社會各方要共同行動﹔其次,傳承是關鍵,要兼顧個體與集體,構建傳承體系。促進藝人傳承與公眾傳習,激發民眾對於傳統工藝的主體參與感和集體存在感,使廣大民眾、萬千生活主體成為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的創造者、享用者和傳承發展者。

竹編工藝品《海螺》

第三,創新是生命,要融入當代生活,重塑工藝文脈。創新要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植根傳統,喚起平常生活文化的美學價值,喚醒傳統美學精神、生活態度。要以傳統工藝資源為重點,開展戰略性、生態性、生產性和創意設計研發,以當代設計觀念轉化傳統工藝樣式,以傳統工藝文化資源轉化當代設計語言,以品牌設計轉化傳統手藝代工,在設計實踐中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第四,衍生是趨勢,要跨界融合,探索多元發展路徑。促進傳統工藝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培育和發展以工藝設計與體驗為核心的創意農業、創意生活產業、創意生態產業等新興文化產業業態。同時,探索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條件下的多元發展路徑,例如當下“互聯網+”、“數字制造”等技術平台正在改變傳統工藝商業模式,衍生工藝設計制作新路徑。

三. 促進傳統工藝設計創新

當前,在信息技術、文化消費等新的發展機遇下,傳統工藝的經濟疊加價值更為顯著,內貿發展潛力較大,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我國傳統工藝產業發展,一是構建工藝美術產業創新體系,全面拓展國內、國際消費市場。建議加強工藝美術產業“創新鏈”建設,制定“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規劃”,關注傳統工藝產品及服務,引導傳統工藝產品在研創、生產、銷售、服務等方面系統化發展,並不斷完善工藝美術產業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中國工藝美術產品質量標准”,實施“工藝美術市場分級認証機制”,建設“工藝美術知識產權服務托管平台”。

二是,推進工藝美術“產教融合”,構建“產學研創”互動發展機制。開展部校共建,建設“國家工藝美術研發創新中心”,推進工藝美術產業鏈、人才鏈、學科鏈有效對接。開展“大國工匠國培計劃”試點工作,形成適應工藝美術產業升級以及產業融合所需的“大國工匠蓄水池”。成立“國家工藝美術扶貧公平貿易機構”,健全我國工藝美術公平貿易機制,為相對閉塞貧困地區的工藝美術生產者提供公平貿易信息,引導公平貿易發展。三是,發展工藝美術產業“民生工程”,推廣“一村一案”的“手藝農村”扶貧助困工程。在工藝美術資源豐富地區,建設“農村工藝美術合作社”,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戶合作經濟組織,建立以手藝帶農戶,以農戶帶農村,以農村帶基地,以基地帶銷售的經營模式。針對民族及邊遠貧困地區,實施“傳統工藝美術復興計劃”,開展創意研發、交流培訓等文化幫扶。在有條件地區建立“農村工藝美術研發培訓基地”,搭建產學研協作平台,促進高校師生、企業設計師和手藝農戶等開展交流協作,倡導“設計服務民生”。四是,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在文化自信與開放中推進國際合作。在工藝美術產業發達地區,如廣東、山東、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構建“國家工藝美術產業離岸文化交流中心”,拓展海外市場。打造“閩台兩岸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鏈”“以浙江為龍頭的南太平洋沿線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鏈”“以廣東為龍頭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鏈”“以山東為龍頭的東北亞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鏈”“以雲南為龍頭的東南亞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鏈”“以河南為龍頭的中英沿線工藝美術合作區域試點鏈”和“以陝西為龍頭的中亞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鏈”等7個工藝美術產業隆起帶,設立外向型工藝美術合作機制試點區域,構建工藝區域合作機制。同時,要引導我國本土工藝美術企業品牌建設由追求質量向追求品質升級,加強工藝美術自有品牌本土化經營與管理,並通過合作與並購品牌提升國際化運作能力,深層次發掘工藝美術品牌的國家氣質,用國際市場認同的語言詮釋品牌的核心文化價值,推進中國品牌的民族文化特質國際傳播與認同。

在國家戰略的指導下,守護民族造物文脈根基,保護民族工藝文化基因庫,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以設計創新提升傳統工藝產業發展水平,並促進相關業態融合,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時代,發揮傳統工藝的文化實踐作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引領生活方式升級,增強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社會及文化意義。

論壇嘉賓合影

參會人員合影

按:“絲路精神—中國傳統工藝的創新設計長安論壇”於2018年4月21日一22日在西安舉辦,論壇以“中國傳統工藝的創新設計”為主題,匯聚國內、國際藝術設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為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為傳統工藝的創新設計,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促進中國與亞歐文化交流,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走出去做出積極貢獻。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在論壇中作“傳統工藝振興與設計創新”的主題演講,本文根據發言內容整理。

(責編:赫英海、王鶴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