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藝術市場百花齊放 為何藝術家仍食不果腹

2016年07月01日11:28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都說藝術市場百花齊放,為何藝術家仍食不果腹?

《Femme Assise》 Picasso

作為人人皆知的創意文化產業強國,英國每天都上演著各種藝術活動。不論是余波未平的留歐脫歐公投,還是英鎊匯率跌宕起伏造導致的不景氣經濟,都不能阻擋藝術市場的朝氣蓬勃。而在中國,隨著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戰略目標的提出,中國的藝術市場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起來。要知道,中國在2013年年底已擁有超過4000家博物館,超額完成了人大制定的3500家的目標。前幾日各大拍賣行的Asian Art Week,中國藝術品也不斷創下越來越高的拍賣紀錄。

在2016的6月23日,蘇富比拍賣行在倫敦舉行印象派及當代藝術拍賣會上,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早期立體主義作品《Femme Assise》(《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最終被匿名買家以4330萬英鎊拍得,成為歷來全球成交價最高的立體主義畫作。6月4日,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近現代書畫夜場拍賣上,傅抱石的作品《雲中君和大司命》以2億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為2.3億元,創造了今春中國近現代書畫全球拍賣的新紀錄。這都進一步証明了世界藝術市場是可以從中大筆撈金的平台。有人說,名人嘛,又碰到了有錢人,這個投資價值可以理解,藝術家根本就是隨手畫幾筆即可財源滾滾的活兒﹔還有人說,藝術哦,那都是陽春白雪,我等俗人還是不接觸的好,即使“裝文青”去參觀了,也是理解不了,那些藝術家怎麼去吸引大眾的目光。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世界藝術市場如今十分活躍,在當下備受追捧,即使不小有名氣,藝術家們也是可以遇到伯樂的,無需焦慮哉。可是,現實情況確實如此嗎?這群文化的守望者,真的能兩耳不聞財富源,一心隻做手中畫嗎?下面藝術家職業分配和收入來源的圖表,就能從側面給予我們一些答案。

視覺藝術家兼職比例調查

由此可見,不穩定的經濟收入讓視覺藝術家們不得不另尋他就。並且,《The New Economy of Art》調查表明,藝術市場財富分配也相當不平等,7%的頂級視覺藝術家獲得了總收入中的40%。看來“要麼紅,要麼死”才是大多數藝術家的心聲,這也從側面解釋了開篇提到的,為什麼畢加索作品能賣出天價,而很多無名的藝術家們卻隻能在飢腸轆轆的時候點最便宜的外賣來充飢。

既然了解了大部分藝術家的生活實況,那麼,找到既能降低生活成本,又能獲取資源的合作伙伴變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在中國,尤其是北上廣深各大城市,遍布著眾多畫廊和藝術館,比如北京的UCCA,上海的RAM。在倫敦和全英各地,雖然由藝術家兼企業家創辦的藝術空間,比如劍橋的Aid and Abet,謝菲爾德的CADS ,即使它們不斷增加,也無法承受英國接近2.8萬的藝術家。畫廊、藝術空間、博物藝術館等,這些基於誠信交易的傳統行業,承擔著藝術家和買家之間的擔保角色,就成了藝術家們的必爭之地。因為在這裡,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就有機會被展覽被出售,幸運的話,被發掘,藝術家們就能成為Bling Bling的 “活大師”,從此走上 “大紅大紫文影歌三棲通殺全天候適配型,紅毯拉菲醉臥海景別墅” 的人生巔峰。

Emma (from CADS Sheffield)

可誰又能否認,藝術和商業一直是一對歡喜冤家。像一些學術專家或者營銷達人,雖然懂得營銷知識市場運作但是骨子裡卻毫無藝術細胞,而純粹的與世無爭的藝術家們卻是自古以來都沒有在高效率的微型經營上得到認可。可是,他們,才是真正的世界魔術師,用手中的魔法棒讓城市的角落熠熠生輝﹔他們,也希望自己對文化、社會的價值,尤其是經濟價值得到大眾的認可。畢竟,若世界上“藝術罷工”成功的話,想必很多人會有麻煩了。

政府的鼓勵支持,政策引導,必不可少﹔企業家的真知灼見,廣泛收藏,也不可或缺。作為社會個體的我們,也可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呀。所以,從今天起,當再看到籌款的小桶時,請毫不猶豫地掏出零錢袋。因為哪怕1元錢,也是在為藝術家向著鎂光燈照耀的目標推進了一步,也是在為世界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一點貢獻。以后,當得知展覽美術館再有活動更新時,請拉著小伙伴多多去玩耍,雖然有著高冷傲嬌不被理解的藝術作品,但是藝術家的真身還是很平易近人的。(高靈杰)

(責編:王鶴瑾、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