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為我們介紹好的繪畫標准是什麼的時候,也在教給我們一個方法,就是如何品鑒好的藝術品。就像剛才您所講的,真正好的藝術品是真正帶有藝術家的真情實感的,並且,它能真實形象生動地反映在藝術家的作品中並感染觀眾的,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呢?
教富斌:應該是,沒有問題。因為審美的確立,往往它會把畫家個人的一些信息透出來,可能體現你對生命的狀態,甚至你待人處世的一個狀態,裡面的信息非常的豐富。這個就是黃賓虹先生強調的內美,這種內美,我想要經過多方面的積澱,不是那麼簡單獲得的。
主持人:我想剛才您說的,從圖示到精神的升華的過程。其實您這麼深刻地去思考繪畫衡量標准問題,在您的藝術創作當中,您如何在您的藝術創作當中實現的呢?
教富斌:學習山水畫要經歷三個階段:一個是師今人、師古人和師造化這三個階段。用黃賓虹的話來講,師今人,不如師古人,師古人不如師造化,把這個階段形容為一個飛蛾,他說,師思今人階段是食桑葉的階段,當你師古人的時候就是作繭成蛾的階段,等你師自然的時候,師思法自然的時候,就破繭了,可以飛走了,進入一個自由的空間了。具體解釋一下師今人,要學習繪畫,一定要得到有老師的指引,得到他的指點,他能讓你了解什麼是正確的路,哪些是你應該掌握的,哪些是要繞著走的,不必浪費時間的東西。他會親自的給你示范怎麼用墨、怎麼用水,怎麼完成一張作品,這很關鍵。因為我過去在上大學之前浪費了很多年的時間,現在回頭看,覺得挺傻的。老師這個師今人階段,他給你指點這個門路之后進一步師法古人,就是學習筆墨技巧,學習整個傳統繪畫,對審美特質的一種傳承,這個很重要。把自己的筆墨達到一種自由的境地,抒發你的一種性情。第三,進入師法造化階段,更多在真山真水中間,在大自然中間培養你的一種心胸或者你對自然的一種感悟,進一步塑造你的一種藝術符號,形成自己的面目。
我個人在山水畫創作的時候,我最看中的是傳承,因為傳承這一點,相對來說,就中國目前狀況來說,近幾十年來或者改革開放以后,變化太多了,時不時的出新。作為傳統來講,一定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古人的一招一式,他的審美在哪裡。更重要的一點是體會古人的用心。去看古人是怎樣把自己的心胸落實到自然面前的,怎麼把它從物理轉化到畫理,要體會這些,體會怎麼把自己的心性和自然統一起來,這是一點,我要強調重在傳承。還有一點是拒絕時代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