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北京刮來新海上畫派風

2013年09月25日15:0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刮來新海上畫派風

陳家泠作品《紅葉小鳥》。

陳家泠作品《紅葉小鳥》。

盧甫聖人物作品。

盧甫聖人物作品。

   9月底,兩大當代海派藝術家代表陳家泠和盧甫聖的展覽相繼在北京開幕,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稱其為北京刮來的一陣“海風”。

  >>第一現場·盧甫聖藝術展

  37.5米長卷圍住美術館圓廳

  9月20日,“知一知二之間:盧甫聖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共計呈現盧甫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創作的130余件精品力作。步入展廳,整個展示空間布置得淡雅、寧靜,更能引發人們對作品中的哲學含義和時代的深思。

  展覽以雅集形式開幕,上海昆劇團的《尋夢》別開生面地啟動雅集。在1號展廳內,同時展出了該展覽的同名新作《知一知二之間》,這幅作品是盧甫聖根據作品與空間的關系量身為1號廳而作,這幅紅色的山水長卷總長37.5米,貫穿1號展廳整面弧形展牆,視覺效果震撼。其他展廳分別展出盧甫聖的人物、花鳥、山水作品,學者型藝術家的精神內核躍然於畫面中。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盧甫聖在研究歷史同時對歷史著述中的許多理論進行大量思考,從中國畫論的思想體系入手,以新型學者的理想情懷努力構建起了當代中國畫的新結構。

  盧甫聖是位話極少的藝術家,他所有的關注點都在藝術上,展覽期間除了學術問題,他多是點頭即止,也正是這樣一位藝術家,畫出了有別於他人的當代文人畫。邵大箴是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他表示,盧甫聖可以說是文人畫的繼承者,也是文人畫的叛逆者。

  據了解,展覽將持續至9月28日。

  海上畫派

  ■名詞解釋

  “海派”又稱“海上畫派”,一般指的是發生於19世紀中葉起,一群畫家活躍於上海地區,並從事繪畫創作的結果與風尚。早期海上畫派的第一代畫家有任伯年、吳昌碩、虛谷、任熊、任熏等,第二代海派畫家有朱屺瞻、陸儼少、吳湖帆、錢瘦鐵、顏文梁、林風眠、鄭午昌、劉海粟、江寒汀、謝稚柳等。當代有陳家泠、張桂銘、楊正新、盧輔聖等。有觀點認為,新舊海派以第一與第二代畫家離世為分隔點。

  >>第二現場·陳家泠藝術展

  “泠風格”吹進國博

  9月21日,新海派領軍人物陳家泠大型個人藝術展:“化境——陳家泠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以四個展廳展出四個主題:萬紫千紅、萬水千山、萬種風情,萬變為宗,囊括了他近年創作的中國畫中的人物、山水、花鳥等作品。

  位於2號展廳的萬水千山系列是陳家泠近年來行走於名山大川之后的山河情歌,包括三山五岳、四大名勝、桂林、長江等題材,每幅都是5張六尺巨屏,用工筆的畫法畫出巨幅山水,構圖上獨具匠心,自成一派。這些表現自然的新山水完全沒有傳統山水畫的皴法,也不似傳統山水的圖式,“泠風格”的裝飾性所帶來的新的審美體驗是一種顯而易見的現代風格。

  20世紀中期的社會變革影響了中國畫發展的走向,傳統的畫派在新的社會中如何發展成為人們的期待。國博館長呂章申表示,陳家泠繼承了海派變革與發展的傳統,為當代中國畫帶來了時代新象,他一路前行而自成一家,重振了海派雄風,並擎新海派之大旗獨樹一幟,為“新海派”在新世紀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了解,展覽將於10月12日結束。

  >>現象

  上海畫家呈現新海派

  金九銀十是北京最美好的季節,這也為上海區域畫家紛紛到北京辦展覽提供了氣候優勢。

  陳家泠與盧甫聖先后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在中國畫的探索中均作出了突出貢獻,並自成新海派風格,這兩個展覽對於研究海上畫派的現狀也有重要意義。

  海上畫派是中國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海派借鑒民間與西洋繪畫藝術,對傳統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作品體現時代生活氣息,在“正統派”外別樹一幟,融貫中西,獨成一派。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能破格創新,重品學修養,和民間藝術聯系深,能達到雅俗共賞,造型色彩華美而兼具實用性與現實性,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點。海上畫派畫家程十發曾有“海派無派”的說法,這也正是海派的一個特點,即海納百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藝術的精華。

  隨著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畫家逐漸離世,有評論認為這標志著海上畫派的真正謝幕。同時,在信息發達、地域界限已經不明顯的當代,很多人認為畫派已經不具有代表性。批評家、深圳美術館館長魯虹認為,現在以畫派做區分不是特別有代表性意義,北方也有柔美,南方也有豪邁,陳家泠、盧甫聖都是在傳統上創新。這次海派畫家分別到京辦展,也呈現了新的海派面貌。

  >>評析

  價值系統需進一步完善

  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丘挺曾經在中國美術學院就讀,對於海派,他有很深的理解。

  丘挺認為,海派代表畫家的知識結構,都是文人畫的傳統脈絡。早期海派畫家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有更多人的綜合性修養,海派呈現地域風貌的同時,形成地域的多樣性。改革開放以來,新的這一批代表畫家,受教育都在浙江美術學院,他們對傳統文人畫的方式非常深諳,從理論到實踐,同時在繪畫上形式語言上,對圖示的風格樣式比較強調,對表現材料上做到個人語境的極致。

  對比同期到北京做個展的藝術家,丘挺分析,陳家泠的暈染達到極致,形成材料上,色和墨的關系上,強化了形式感﹔盧甫聖則提煉了中國早期人物畫、山水畫的特點,比如像《洛神賦》中文學敘事性比較強的樣式,通過暈染把人和花都當成山來畫,形成一個獨特的風格樣式。“他們在筆墨材料上都吸收了中西的特點,注重畫面的晶瑩感、完整性,同時很注重內斂精神。相比於長安畫派的粗狂,海派更加文雅,強調審美內涵和包容性,風格樣式上更強調形式語言和風格。”丘挺說。

  對於海派面臨的問題,丘挺認為,今天海派的發展非常多樣化,大家不約而同地在風格樣式上求新求變下了很多功夫,與此同時,保留原有的格調品格是非常重要的,品格本身的價值系統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講述

  陳家泠展覽策展人

  國博副館長

  陳履生

  傳統中洋氣但不艷俗

  講究、時尚都是對於海派專有的評價。陳家泠的代表性在於吸收了海派中的創新,結合了傳統畫法,並形成獨家面貌。陳家泠的畫可以說很時尚,比如畫法、筆墨語言,都感覺到時尚的特質,簡單地說他的畫很洋氣。當我們引進陳家泠的展覽時,也考慮到他的繪畫引領新風的特點。現在很多中國畫家容易拘泥於已有的筆墨方式,或者把已有的筆墨方式進行潛層面的拓展,而陳家泠是顛覆性的,但是並未脫離中國傳統的筆墨,他把傳統的核心內容作出嘗試,畫面中的色彩很洋氣,但是不艷俗,這說明他能把握中國傳統繪畫的核心。

  簡單來說,陳家泠的新海派風格中傳達出來的信息是和傳統相比更現代化,和傳承傳統畫法的畫家相比又非常時尚化。

  盧甫聖展覽策展人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

  吳洪亮

  革新實則是回歸

  海上畫派有個海納百川的概念在內,因為我曾經在上海生活,所以對此還是很了解的。從這次上海畫家們的展覽來看,共同特點是構圖講究,從形式感來說是中國畫壇中比較突出的。比如,陳家泠作品中的構成感、盧甫聖作品背后的深意……這些對藝術本體的追求都非常有特色。

  這兩位藝術家的展覽我想是介於海上畫派冰山一角和整體面貌之間。盧甫聖是學者型的藝術家,所以他在形式背后的追求會更多一些,而這些藝術家普遍呈現的一個特點是,對傳統的再演繹、再提升和升華的過程。革新其實是一種回歸,回歸中一是對傳統的再認識,二是對自然的再闡釋。(顧博)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