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文心詩性的融通——朱天曙的書法

2013年09月09日10:40        手機看新聞
圖為朱天曙書法作品《王維詩〈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圖為朱天曙書法作品《王維詩〈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原標題:文心詩性的融通——朱天曙的書法

優秀的書法家善於感受時代脈動,尤其注重對書法藝術的“本源”追求。朱天曙把對書法藝術的體悟延伸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之中,主張“文心詩性”和“書象畫境”的融通,以一種開放、包容、樂觀、進取的精神在藝術創作上孜孜以求。

朱天曙曾概括他的書風取法:以篆隸論之,余於石鼓文、《祀三公山碑》、《封龍山頌》、《西岳華山廟碑》、《石門頌》、《萊子侯刻石》以及清人金冬心、吳昌碩及近人齊白石等尤有心會﹔以行草論之,二王之后,顏魯公、蘇東坡、米南宮、祝枝山、徐青藤、八大山人書風代代相傳而新意迭起,心儀不已。嘗從秦權量、漢碑額、銅爐、磚瓦中討生活,化野取文,去俗得朴﹔或以金石刀法之趣融入篆隸,得挺勁峻拔之氣﹔或以篆隸之法融入行書,求渾穆古朴之趣。余學書無定法,既明用筆規律,古今碑版法帖察於眼而發乎手,求清求厚、求精求當而已。

綜觀朱天曙近期的書法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自藝術產生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一直是支配其發展的內在動因之一。南朝謝赫把它規定為“氣韻生動”﹔唐張懷瓘把它稱之為“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五代荊浩認為它是“真者氣質俱盛”﹔清石濤把它概括為“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一畫明,“畫於山則靈之,畫於水則動之,畫於林則生之,畫於人則逸之”。正因對中國文化的核心和藝術的本源有了深入的了解,朱天曙一反時下縱情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對古代書法作深入探究,更注重對其藝理要義的探討,如同他對明代宋克“混合體”草書的研究。他的書法藝術也因此意蘊古拙、天然蒼秀。在作品《唯八月初吉》中,通幅字體如飛似動,形態婀娜多姿,又不失雄渾之壯美。在《澄潭老鶴》五言聯中,他以蒼勁有力之筆,在粗細濃淡間揮寫出一幅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作品,觀者似乎能感受到“水月”的境象,又仿佛看得到山石巨崖的儀態。《神仙眷侶》整幅字結構寬鬆,墨色的濃淡干枯適宜,粗細搭配和諧,可謂字義雙收,文質並進。

有人評價朱天曙的書法:“蓋君之游於翰墨也,始藉文史之學以立其基,繼治金石之學以博其趣,終以兼容博取而致其成。讀其畫則時見書意,觀其書則有金石氣,玩其篆印乃覺書卷氣流行於方寸間,誠可謂熔書畫印於一爐者也。” 詩書畫印的文化傳統,歸根到底是一種超然的“士氣”。觀朱天曙的書法創作,可謂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精神。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